张其华:话说前三十年的“穷”

2024-09-01 3576 5
作者: 张其华 来源: 昆仑策网

1.jpg

  常有人在网上发帖子抱怨建国后的前三十年如何穷,还有人把前三十年说得一塌糊涂,进而发泄一些不满情绪。本文试图就这一话题谈点个人看法。

  毋庸讳言,前三十年有些穷,尤其在建国之初穷得叮当响,这是客观事实。虽然后来我国在各个领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突破,但同当时的美西方差距仍然很大,和当下的中国相比更是不在一个档次。问题是当时为什么穷?穷的根子在哪里?怎样看待这一历史现象?

  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的,她的使命担当就是为人民拔穷根儿,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当时之所以比较穷,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旧中国留下的烂摊子千孔百疮,底子太薄。这一现象源于晚清时期的腐朽衰败,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掠夺,日本军国主义长达14年的入侵浩劫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使得曾经辉煌于世的中国逐步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1949年的钢产量仅为15.8万吨,粮食产量仅为2263.6亿斤。制造业极其落后,火柴被称为洋火,钉子称为洋钉,汽油称为洋油,机织布称为洋布等等。可以说,一穷二白是当时最基本的国情。

  二是新中国既要应对抗美援朝战争和蒋介石集团反攻大陆的叫嚣,又要不失时机地开展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搞工业化。前者是不得已而为之,后者则是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真金白银,吃光花光是不可取的,省吃俭用、过苦日子是必须的。

  三是美西方的封锁、苏联的卡脖子逼债、加之天灾,使得全国上下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殊不知,伟大领袖毛主席也与人民同甘共苦,主动给自己减薪,最困难时期的1961年曾多天不吃肉,睡衣补丁摞补丁,皮鞋修了又修,树立了人民领袖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崇高典范。

  当然,我们党的工作中也有一些失误,但不能不说那是探索中所付出的代价,是发展中的曲折,既不是党的初心,也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流,不能以偏概全。

  对于前三十年的穷,要客观理性地去分析,辩证地去看待,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把“苦”诉到共产党和毛主席身上。

  一、由穷变富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万丈高楼平地起,盖高楼不能不打地基,没有一楼哪有二楼三楼乃至更高的楼层?人不能一口吃成胖子,国家也不可能一夜暴富。没有物质财富的积累,没有人才技术的培养与提高这样一个过程,奢谈富裕只是天方夜谭。

  穷和富是相对的,相比较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标准。横向比,要看同当时的美西方国家是不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纵向比,要看同之前的旧中国是不是发展进步了,步子迈得快不快。和现在的中国当然没法比,时间毕竟过去40多年了,要比的话,只能说明我们现在发展得更好了,更快了。改革开放引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驶上了符合国情的快车道。

查看余下5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5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