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新:从毛时代卖烤地瓜可生养9孩说起


1970年的40元=2024年的8042元

  自改开以来,几乎凡介绍著名企业家、著名影星等公众人物,似乎成了一个定式,都要介绍一段其在毛泽东时代的“苦难经历”。以此印证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是穷的社会主义”,是急迫需要改革的社会主义。

  就以演员于和伟来说,他塑造角色“一人千面”,可谓辽宁继李默然之后,出现一个十分难得的优秀影视演员。可很多媒体对于和伟地介绍,也没跳出先介绍一段经历毛泽东时代“苦难”的窠臼。

  不过,若换个角度审视一下,于和伟在毛时代经历的“苦难童年”,却似乎看到了一个人类的奇迹!

  一、于和伟的“苦难童年”:由大24岁的姐姐奶大,被8个哥哥姐姐供其上学。

  从一些媒体以《母亲45岁生下的影帝,3岁丧父,喝大24岁姐姐的奶长大》《他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吃姐姐母乳长大》《于和伟被大24岁大姐奶大,一生感激三个女人,走红后尽力报答》等标题,对于和伟“苦难童年”的报道看:

  1971年,于和伟出生辽宁抚顺市东洲区,东洲区有城区和乡村,是亦城亦乡的结合部,于和伟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

  在他之前,父母已生了8个孩子。他出生时母亲已45岁。由于家境贫困,营养跟不上,母亲奶水不够,没精力照顾他。

  这时比他大24岁的大姐,已经结婚,孩子也刚出生不久,于和伟喝着姐姐的奶水长大。

  “他3岁父亲撒手人寰,全家的重担都落在不识字的母亲身上。为支撑这个家,母亲只能起早贪黑出去卖烤红薯。”

  从这段文字介绍推测,于和伟的母亲应该属于无正式工作,按现在的话叫“灵活就业”人员。而且,毛泽东时代能长期允许其母亲卖烤地瓜,说明毛泽东时代,尤其是“文革”时期,一直允许“资本主义尾巴”存在。

  而且,于和伟的母亲卖烤地瓜,从无城管追赶逃窜,也不交摊位费等任何费用,还不需要办理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这顶风冒寒地烤地瓜,苦是苦了点,但绝对是从不受欺负。

  对于和伟父亲,没见有文章介绍,即使不是农民,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工资收入也不会太高,其父在于和伟3岁时英年早逝。

  渐渐地,哥哥姐姐们长大成人,能挣钱补贴家用,一家人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在8个哥哥姐姐支持下,于和伟考入抚顺市幼儿师范学校,后来在学校里兼任音乐老师。毕业后,考进了抚顺话剧团。

  于和伟在话剧团工作一段时间后,突然萌生当影视演员的念头,可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是学费高昂,显然年迈的母亲负担不起,8个哥哥姐姐则一起协力,供他前往上海戏剧学院学习。

查看余下7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