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前三十年”的计划经济

2024-07-01 869 0
作者: 海纳百川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按】“前三十年”,笔者那时开始上初中,后来出了校门,成为参加新中国建设的一员,在铁路上的一个工程队当工人,当技术员,按国家规定的计划经济的制度执行和管理工程队的技术和经济的运作。这一段工作给我的印象就是,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制度,是物资、劳动、设备、时间、运输等生产要素最节俭,效率最高的制度。这种制度保证了国家投入建设的资金不会流失、浪费或者被贪污。三十年内,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为以后的建设打下了雄厚的基础,不能忘记这个制度的功劳。

  在本文中,笔者介绍那时执行计划经济制度的大体情况,如果能让网友了解一些真情,我会感到幸福、快乐。让我们一起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

  ================================================================

  有人说,计划经济不好,管的太死,人们都没有积极性。“社会主义也可以发展市场经济”,调动人的积极性,“发展才是硬道理”。那么,让我们回顾一下“前三十年”是怎么过来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了巩固革命成果,经过“三反”、“五反”、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为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

  一、粮食问题

  解放初,资本主义的工商业还没有改造。资本家唯利是图,利用手里雄厚的资本呼风唤雨,兴风作浪,使得刚刚获得解放的人民群众维持生活都很困难。特别是人们都离不开的粮食,被奸商垄断起来,操纵市场,哄抬粮价。大家知道,陈毅是上海市的市长。人民掌握了政权,就有办法对付奸商了:人民政府及时调拨粮食来与奸商作斗争,以平价销售,解决了市民的吃饭问题。奸商们也抢着收购,准备粮价涨高了再卖。谁知粮价不涨反降,砸在手里吃了大亏。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难题都有办法解决。1953年全国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全国农民生产的粮食,除了农民自留的口粮外,都由国家以保护农民的价格统一收购,再由国家调拨分配,以合理、稳定的价格,供非农业人口购买。自然也有配套的措施:实行按工作性质的不同测定个人“定量”,按定量发“粮票”,凭粮票购买粮食。就这样,在农业一时还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的情况下,保护了全民的生活之需。

  这一段故事可以算是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的第一次交锋!

  怎么理解这一过程呢?这就涉及到了“商品的两重性”

查看余下9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