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眼中的毛时代小山村(3)
听取知青意见整顿党支部;修水库,公社武装部部长将唯一的一面“文武双全民兵排”的奖旗,授给了我们民兵排;双抢特别累,粮食又紧张,队里想尽办法让知青吃饱吃好。
文 | 鲁爱国 整理 | 方延亮
听取知青意见整顿党支部
锄麦草的那几天还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这件事情我记忆蛮深的。当时在搞整党,毛主席对整党活动有个指示,毛主席说,一个党像人一样,要吸进新鲜氧气,要呼出二氧化碳,要吐故纳新。还说每个党支部都要放到群众里头去整顿。公社革命委员会派了几个人到我们大队来听取群众意见,主要是想听一下对李永昌同志入党的意见。前面说过了,本公社的宗族问题很严重,本大队也是如此。我们朱家湾大队的书记姓付,大队长必然姓郑。大队的会计姓付,大的民兵连长非姓郑不可。基层的权力是均分的,是互相制约的。但本小队有个例外,副队长李永昌的爹是土改时的积极分子,建人民公社时就是队长。后来年纪大了,干不动了,大家推他的儿子李永昌当了副队长。李永昌办事公平公正,从不卷入宗派之争,他的所作所为深得民心。当时女一等里头绝大多数人支持李永昌入党。公社的领导征求我们知青的意见时,我说,不光要入党,还要“双纳新”。这里解释一下,文革前和文革后新党员都有一年的预备期,在这一年的预备期里,新党员没有选举权,也没有被选举权。恰恰是文革中、1970年前后,我们插队落户的那两年例外:新党员没有预备期,一入党就能提干。那时起了个新名词,叫做“双纳新”。当时我提议李永昌入党后担任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我认为这样对解决宗派问题很有益处。公社革委会很重视我们知织青年的意见,一个月以后,李永昌不光入了党,当了大队党支部书记,同时还兼任一小队正队长。
修水库
没过几天水库上马了,我们的五个知青踏上了新的征程。公社武装部的部长,当时是建水库的总指挥,他在动员会上讲话,说得很透彻,他说:“天上都是美国的间谍卫星,每发现我们祖国大地上出现了一座新的水库,他们都感到惊讶。一个水库每年能增产多少斤粮食,一斤粮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他们算得精确的很。我们每修一个水库他们都感到害怕。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修水库就是在跟帝修反作斗争”。他上纲上线,修水库的巨大的现实意义、深远的历史意义,他谈得很深很透。
当时修水库或者出民工上面都有补偿,我们修60亩地水库,公社每天每人补半斤粮,补六七分钱的菜金。每天每人自带一斤粮食就够了,关键是吃菜的问题。那个时候出民工有个习惯:先用公社补的菜金去买一只半大的猪,一二十个人或二三十个人的剩饭剩汤喂几个月的猪,水库修完时,猪也长大了,就把猪杀了大家分点肉。菜金被挪用了,吃菜怎么办?有时到生产队拿一点,有时从自己家带一点,凑合着过。但那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地里的菜没长起来,社员们只能吃自己家带的咸菜。最艰苦的时候,伙上把堰塘里的水草捞起来,用开水烫烫,拌上辣椒面下饭。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