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悼文里的大爱、大情、大道和大义
中国的文体里有悼文一类,用于悼念逝者,表达哀思,抒发情志,寄托愿望。
毛主席是文章大家,他立下的是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志,干的是砸烂旧世界的革命事业,这就意味着他要面对更多的流血和牺牲,要面对“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这样的伤痛,要面对“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这样的悲壮。这就意味着,他不仅会留下气势磅礴的雄文,也会留下感人肺腑的一篇篇悼文,让人们从中感受他丰富的内心情感和远大的革命志向。
腥秽待湔,独令我来何济世
1915年3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生易咏畦(易昌陶)病逝。易咏畦工书善文,与毛主席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学校于5月23时为他举办追悼会。
其时,袁世凯与日本签约,承认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日本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独霸中国,激起中国人民的群体愤怒。
在易咏畦的追悼会上,收到了一师师生大量挽诗挽联,内容多含“悼念学友,毋忘国耻”之意。
毛主席对好友的去世深感惋惜和痛心,他写下了挽联《悼友人易咏畦》:
“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湔,独令我来何济世;生死安足论,百年会有没,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时。”
此后,毛主席又写下了追忆好友的挽诗: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方期沆游,零落匪所思;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关山蹇骥足,飞飚拂灵帐;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列嶂青且蒨,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毛主席的挽联挽诗,不仅表达了自己失去好友的悲伤心情,追忆了他与易咏畦交往过程的美好经历,而且抒发了自己为国雪耻的豪情壮志,“腥秽待湔,独令我来何济世”,“列嶂青且蒨,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他要秉持长剑,一扫岛夷之国给中国带来的腥秽和耻辱。
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
1919年农历8月12日,毛主席深爱的母亲病逝,他闻耗从长沙回家奔丧。在母亲灵前,他执笔成文,写下《祭母文》,其中写道: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