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教育思想
毛主席是师范生,他是从教育起家的。
毛主席的教育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长期的实践验证。
毛主席的教育实践是最成功的大国教育实践。【注】
为什么说毛主席的教育实践是最成功的大国教育实践呢?
在战争时期,我们的将士被讥讽为“泥腿子”,懂现代军事的人凤毛麟角。在毛主席:“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 “抗大”等革命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完胜了美、日、英、法等顶尖军事院校学生的整体。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旧中国是一个充斥着文盲的国度。自然科学方面的技术人才稀缺。仅拿工业化水准的重要标志钢产量为例,新中国在区区30年的时间内, 从1949的15.8万吨上升到1979年的3448万吨,远远超了英国同年的2155万吨。
当时我们连一个诺奖得主也没有,却仅用了20几年就实现了“两弹一星”的目标。
毛主席的教育思想能够取得成功的奥妙之处在哪呢?
从老百姓的视角看,起码有三点。
毛主席的教育思想是人民教育的思想而不是精英教育的思想。人民教育的宗旨就是普遍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劳动技能(素养和技能密不可分),培养人民事业的接班人而不是脱离人民、高高在上的少数精英。
教育方法上,以启发式,教学相长的互动式(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为主。
立足于“用”。用即实践、做事。在用中学,在做事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汲取、整合、消化知识,创新思维。
看似简简单单的三条,其实里面有大学问。直到现在我们还很难做到。5年前,一位老的人民教育工作者在辞世前痛心疾首地说:“现在教育都在削尖脑袋往精英里钻,师生不堪重负,思维越来越脱离实际。长此下去怎么得了?人的思想与现实的距离越大精神问题越多,必将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精英教育是牺牲大多数人的教育,也是效率最低的教育。”
2021年12月17日星期五
【注】早在新文化运动中,毛泽东就发表了许多抨击旧教育、倡导新教育的文章与评论。他参加李大钊等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少年中国学会,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潮。随后,他在长沙与蔡和森、何叔衡等创办新民学会,推动平民教育,创办工人夜校、湖南自修大学,组织留法勤工俭学。
1926年5月至9月,毛主席在广州担任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负责主持所务工作外,还亲自给学生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三门课程。在《中国农民问题》课程中就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