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叫“毛泽东思想”,不叫“毛泽东主义”?
上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革命的实践,以毛泽东著作为基础,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并初步总结了毛泽东思想的内涵、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不断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中国人民、中国社会和中国共产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提出学习毛泽东的思想理论体系
1940年5月3日,在延安“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的开学典礼上,王明发表了题为“学习毛泽东”的讲演,这篇报告中提出了“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事业和理论”这一说法。
报告中,把毛泽东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创造,归纳为苏维埃政权建设、中国工农红军建设、革命的军事战略战术的创造、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建立等五个方面,虽然还是初步和不全面的总结,但已经是系统性的对毛泽东的思想内容进行阐释。
这篇稿子王明曾给毛泽东看过,毛泽东很谦虚,建议还是不要发表,但后来这篇文章还是发表在当年5月7日的《新中华报》上,以及7月5日出版的《中国青年》第2卷第9期上,在党内引发了一定的反响。
在这之后,首先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概念的,是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工作的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
1941年3月,张如心发表了《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他在文中强调:毛泽东善于以新的经验去充实发展马克思主义,他号召人们要阅读毛泽东的主要著作,研究毛泽东同志如何应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到中国环境中。
也是在这篇文章中,张如心提出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说法。
在之后,张如心发表了多篇文章,积极宣传、介绍毛泽东及其理论和策略,并号召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思想”。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党的理论工作者们,提出通过学习毛泽东的思想内容,总结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道路,得到了党内的广泛认同,对毛泽东思想内容的总结和概括,也需要上升到理论高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出现了“毛泽东主义”的说法。
在党的历史上,明确提出“毛泽东主义”这一概念并进行充分论述的是邓拓,1942年7月1日,时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的邓拓,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一周年,发表了社论《纪念“七一”,全党学习和掌握毛泽东主义》。
邓拓作为党内知名的政论家,在庆祝建党二十一周年这一历史时刻,刊登出这篇文章,无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在文章中,邓拓使用了“毛泽东主义”一语,把毛泽东主义总结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理论与策略的统一完整的体系。
~~~~~~~~~
而某些人想搞个人崇拜,但是人民不买账…
自己说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又怎样?……
~~~~~~~~~
而某些人想搞个人崇拜,但是人民不买账…
自己说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又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