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博弈精髓
每次写关于毛泽东的文字,压力都颇大。
抛开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这些经典形象之外,毛泽东还是一个博弈大师。
01博弈大师
历史上任何一个集政治家与军事家为一体的人物,都是博弈高手。如果兼具政治家与军事家的博弈高手再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刻认知,那就是博弈界天花板级别。
从这个角度来说,毛泽东是历史上罕见的博弈宗师。
尚未接触马列主义之前,他就以一支笔与一腔热血驱逐盘踞湖南的大军阀张敬饶。要知道那时的军阀可不是吃素的,烧杀抢掠的事儿经常干。一介书生写文章去骂军阀,这份勇气固然无与伦比;然而骂完还能全身而退,这就是高超的博弈之道了。
红军时代,同志们都在想着怎么攻打大城市。毛泽东带着秋收起义残部去了井冈山,在大家都不看好的绿林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这其中当然是“三湾改编”军事思想建设与井冈山根据地政治思想建设起到关键作用,但是在那极端困难的环境中,如果没有高超的博弈之方略,也难以立足。
长征途中,每一步都艰险无比。赤水河畔生死攸关,他书写下人生中的神来之笔,拯救组织于水火。大渡河艰难险阻,翻雪山、过草地也是九死一生,还有面对张国焘膨胀的野心,任何一步都不能出错,都需要非凡的博弈之道。
抗日时代,军事上部署八路军去敌后开辟根据地,政治上建立抗日统一民族战线,经济上保障根据地在极端条件下正常运作,均牵扯到诸多层面的谋略博弈。
建国之后,从抗美援朝到对印度反击,以及和苏联斗法,还有就是在第三世界布局,无不留下经典的博弈案例。
如此等等。这种历史事件在《不被理解的毛泽东》中做过系统性描述。
纵观毛泽东一生,留下太多博弈经典。回顾20世纪的历史,从20年代毛泽东成年,一直到他去世,每个关键节点都有他留下的经典博弈案例。
那么毛泽东的博弈精髓体现在哪里呢?
02经典抉择
对于了解毛泽东和近代史的朋友,这个问题并不算难。因为毛泽东一辈子的行知实践,在某些领域可能有不少争论,但是绝对不神秘。他总是把他的思维书写成文字,供所有人阅读、学习、思索、甚至借鉴。
时间回到1940年3月11日,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高级干部会议上,做了一个名叫“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报告提纲。
顾名思义,毛泽东的这个讲话是分析抗日统一战线策略问题,本质上也是在阐述博弈的精髓;但中间有一段话注定会成为历史经典:
“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是抗日统一战线的扩大和巩固。而要达此目的,必须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这是不可分离的三个环节,而以斗争为达到团结一切抗日势力的手段。在抗日统一战线时期中,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这一真理,已经逐渐为党内同志们所了解。但不了解的依然还多,他们或者认为斗争会破裂统一战线,或者认为斗争可以无限制地使用,或者对于中间势力采取不正确的策略,或者对顽固势力有错误的认识,这些都是必须纠正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