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毛主席只要一个“teacher”?
教师这个职业,简直是我们最熟悉的“物种”。不论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新生代的80后、90后、00后、10后们,无时不刻不在与他们打交道、听他们讲义、玩笑,跟他们问答、讨价还价。
教师是如此普通,普通的几乎每个人都认识三五十个老师,谁能把它与毛主席一生向往的神圣职业联系起来?
然而,研究隐秘尘封的历史卷宗,透过公开口述的历史文献,我们发现青年时期毛泽东最大的人生愿望和职业梦想,恰恰是当一名教师。毛泽东定位自己是“学教育的一个人”,认为自己“最适合教书”,乐于“当教书先生”,特别是到了晚年,主席尤其喜欢与人谈论自己当年那段倍感自豪的教书岁月。
《毛泽东的教师情愫》,这是一本被书名耽误了的好书!其实,他应该叫做《毛泽东的成才之路》!
因为他的内容不光是毛主席如何想当老师,如何在日后尊重和善待他的老师。更重要的是,它重塑主席上学时的场景画面,重点讲述了三十多位老师,分别对毛主席的启蒙、引导、培养、帮助的作用,勾勒出了伟人能力被激发和成才的全过程!
他的学前老师、私塾老师、高小老师、中学老师、师范老师、北大老师、英语老师等共三十多位。
私塾老师李漱清让他“硬就硬,莫激烈;软就软,莫投降”,引导他读《盛世危言》,教给他民主思想;
高小老师肖克琳,给他讲日本的国情,让他“打点精神做个大英豪”,打开天窗看世界;
中学老师杨柄谦,让他接触到《民立报》,那是一部民族革命的报纸,还跟他一起参加了新军;
师范老师杨昌济对他影响深刻,教他“不死、求己、猛进、坚韧”,是为新民学会的精神导师;
北大老师陈独秀与他几次会晤,推荐他《共产党宣言》,彻底确定了毛泽东共产主义的信仰。
韶山毛主席塑像
在毛主席自身奋斗和伟大理想的确立过程中,他的老师们也深信,毛泽东必能成一代豪杰!
私塾老师毛宇居说,“毛君泽东,年少英雄”;
高小堂长李元甫说“我们录取了一个建国才”;
中学刘潜说他“实切社会理论,目光如炬”,可培养“伟大之器”;
一师国文老师袁吉六说“挽天下危亡者,必斯人也!”;
北大老师杨昌济向章士钊推荐说,“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欲言救国必先重二子……毛蔡二君,当代英才,望善视之!”
教书,是毛主席一生向往的神圣职业。
早年的时候,主席先后创办工人夜学,湖南自修大学,也曾经在修业学校、一师附小任教。主席的教书岁月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却求新求变,创“四步骤”教学法、改革招生制度、革新教学内容,推行劳教结和,重视体育锻炼,构建新型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