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泽东,这篇文章需要静下心来看
李立三去安源
安源,是我国江南储煤丰富的矿区之一,位于江西省萍乡县,邻近湖南。因为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江西还没有党组织,而且安源又与湖南联系密切,所以这个地区受湖南党组织的直接领导。
安源路矿是江西萍乡的安源煤矿和湖南株洲到萍乡的株萍铁路的合称。在20年代初,安源路矿工人有17000多人。他们深受帝国主义、官僚买办和地主封建势力的残酷剥削与压迫,劳动和生活状况极其痛苦。工人每天劳动12个小时,工资收入低微,还经常拖欠不发。矿井内没有安全设施,常常发生冒顶、倒塌、穿水、起火等严重事故,致使工人不断被压伤以至烧死、淹死。矿长和工头等可以对工人随意辱骂、罚工钱,直到关禁闭或开除,甚至还滥用私刑或送警拘留蛮加拷打。这里流行着一首令人心酸的歌谣:“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狗!”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这种悲苦的境遇迫使工人时断时续地起来反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这里的工人就已经多次进行过反对洋人和监工的自发斗争。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集中全力从事工人运动,发动和组织工人为争取合法权利和自身利益而斗争,以谋求工人阶级的解放。1921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随后又在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设立分部,作为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
毛泽东当时既是中共湖南支部书记,又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922年5月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成立后,他任书记,何叔衡、易礼容、李立三等为委员。安源煤矿是湘区范围内最大的工矿企业,工人群众很集中,所以特别引起毛泽东的关注。
在李立三到来之前,1921年秋,毛泽东就以湖南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主事的公开身份前往安源实地考察。他这次在安源大约住了一个星期,和许多工人交了朋友,倾听了他们的血泪控诉。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工人讲了许多深刻的革命道理,使工人懂得只有团结起来,进行斗争,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老工人还记得毛泽东在谈话时打一个生动的比喻:“路上有块石子,大老板看到随便把脚踢一下就踢开了。但要是把许多小石子掺上沙子、石灰结成团,就会坚如磐石,大老板搬也搬不动了。工人们组织起来,结成团体,同心协力,就能把压在我们头上的帝国主义、地主、资本家掀掉,打倒剥削者,建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世界。” [1]
经过这次调查,毛泽东亲自体验到安源工人的痛苦生活,又了解到安源工人在历史上就具有光荣的斗争传统。他认定安源是工人运动可能很快开展起来的地方,决心要亲手在这块土地上播下革命的种子。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