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起:持久战——毛主席抗战“十大”思想之三
【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作《论持久战》的报告。】
毛主席“十大”思想,造就了中国抗战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
战争需要武器,更需要思想。毛主席是中国抗战的精神领袖,被陈嘉庚先生颂为“中国的大救星”。从新的视角来研究探讨抗日战争,我们看到,毛主席的“十大”思想,犹如茫茫黑夜中的灯塔,为中华民族的抗战指明了方向,统御了抗日战争的总体进程,武装人民发挥了弥补中国武器落后的天然缺陷,造成了取得抗战胜利的巨大思想优势。
“一、中国必胜思想;二、全面抗战思想”(见【相关阅读】)
三、持久战思想
持久战,是毛主席提出的抗战思想。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毛主席的《论持久战》这一伟大著作中。持久战思想,被国民党最高当局奉为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并经蒋介石同意,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我们知道,抗日战争,虽是国共两党合作,但在抗战思想、路线等方面是不同的,而且始终存在着对立。国民党一直想在抗战中减少共产党的影响,进而消灭共产党,可对于持久战思想,却是赞扬有加,可见这一思想的真理性力量和广泛共识度。
【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同志根据瓦窑堡会议决议的精神,在党的活动分子会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持久战,是毛主席的一贯思想。这一思想,他有过多次的表述。早在1935年12月,毛主席就在瓦窑堡共产党活动分子会议上,在分析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后,指出了要打倒包括日本帝国主义在内的敌人,必须持久战。
【1936年7月,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1936年7月,毛主席在会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更加清晰地估计了抗日战争的形势,明确地提出了通过持久战取得抗战胜利的方针。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毛主席不但在不同的场合强调持久战,而且把它确定为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战略指导思想。1937年8月24日,毛主席在洛川中共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鲜明地指出“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并科学分析了抗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
1938年3月12日,毛主席在延安纪念孙中山逝世13周年暨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大会上,又从中日对比的角度,阐明了要用持久奋斗来保卫祖国。1938年5月26日到6月3日,毛主席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作了《论持久战》长篇讲演,系统阐发了持久战思想。
【1938年,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作“论持久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