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如何当“省委书记”
湖南是毛泽东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1928年以前,毛泽东在湖南曾有两次担任“省委书记”的经历:一次是1921年10月至1923年4月任中共湖南支部、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湖南人民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开展了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革命斗争,使湖南成为中国大革命运动中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另一次是1927年6月至8月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这一次时间较短,却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党在最困难的关键时刻,直接促成了秋收起义爆发。
建立地方党团组织,发展党团员
1921年党的一大后,毛泽东辗转回到湖南,并根据一大的会议精神,迅速投入到创建湖南省的共产党各级组织的工作中。在长沙,毛泽东、何叔衡把积极、慎重地发展党组织,筹建中共湖南支部放在首位。同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在长沙城外协操坪成立。毛泽东任支部书记,何叔衡、易礼容等为支部委员。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省党支部,虽然叫支部,却是最早的湖南省一级中共党组织,相当于以后的省委,因此毛泽东算是中共湖南首任省委书记。为了方便工作,易礼容以每月7块银元的租金租下了小吴门外的一座青瓦平房,即清水塘22号,作为中共湖南支部秘密办公的地方。随后,毛泽东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教员的身份偕妻子杨开慧在此居住和工作。
从创建党的早期组织开始,毛泽东等就采取三步走的方式发展新党员。第一步组织进步团体,第二步把进步团体中的先进分子发展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员,第三步再从优秀团员中吸收部分成熟的同志入党。先后发展夏曦、郭亮、彭平之、陈子博、杨开慧等革命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超过10人。
湖南支部建立后,开始谨慎地吸收学生和工人中的先进分子入党。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回忆湖南支部成立初期时说过:“那时共产党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学生和工人身上。”当时,湖南支部先在湖南自修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岳云中学、甲种工业学校等发展了一批党员。后在长沙第一纱厂、电灯公司、长沙的粤汉铁路工人中以及泥木、缝纫、印刷等行业工人中也发展了党员。不久,毛泽东还由夏明翰陪同,溯湘江而上,到衡阳湖南第三师范学校研究发展党员、成立党的组织问题。随后吸收蒋先云、黄静源和教员蒋啸青等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一时期,毛泽东还主持了湖南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工作。中共湘区委员会建立后,毛泽东以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兼社会主义青年团长沙执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大力开展湖南省的团组织建设工作。在1922年6月7日至7月15日的一个多月时间内,他连续三次写信给当时在团中央工作的张秋人,汇报和联络有关团的建设工作。6月17日,他主持召开长沙地区团员大会,根据中共中央局关于加快发展团员的通告精神,改组了长沙团地委。6月20日,他又致信团中央书记施复亮,汇报了长沙团地委改组以及衡州、常德、萍乡、醴陵等地方团组织的建设情况,并就团干部的任期和各省分区建立地方团的执行委员会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到1923年底,湖南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已达到25个,团员有700多名,成为全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最多的省份,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输送了优秀的后备人才。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