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鲤:毛泽东1922,问苍茫,暮色苍茫看劲松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这句词是怀念,怀念曾经的三十多年过往。这句词也是告别,告别过去的一切既有路径。如果不是打定主意要走新路,是不会在革命形势看似大好的1925年写下如此哀伤的词句的。
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30周年,《问苍茫》作为一部献礼剧,非常好。我们已经看过太多建党前毛泽东的相关影视,我们也已经看过更多上井冈山以后毛泽东的相关影视,但如果不能理解从1921年到1927年这六年时间里他遇到过什么,我们是无法真正理解一个知识分子是怎么毅然决然走上井冈山的。
《问苍茫》以极其宏大的视角和极其准确的细节展现了这段不太被人注意到的历史,它的定位是:(毛泽东)以一个「探路人」「早行者」的姿态,从一名追随者成长为先行者、开拓者,并探索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历史故事。
从早行者到开拓者。
我翻译一下:从一个知识分子、纵横家逐渐成长为战略家、革命家的过程。
什么叫纵横家知识分子?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发动的安源煤矿工人大罢工能够成功,而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会以二七惨案的失败告终?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本剧前六集的主要核心脉络。
让我从一个偏门人物讲起。
赵恒惕。
赵恒惕可以说是本剧目前为止刻画得最好的反派,他的出场戏份加起来不到二十分钟,但却表现出了非常多面的形象。这里的多面不是很多小知识分子所渴望的,对反派的爱恨情仇、性格形成等个人特点的苍白刻画(比如一些对于家人、朋友的态度,这些都不重要的非常次要的细节),尤其是在塑造一个历史人物时。
是的,本剧非常直白地表达了他就是反派,但这个反派不是以往很多影视里的一根筋,而是直白地塑造了赵恒惕在这一系列事件中的个人利益诉求。
我们来看关于赵恒惕的两场戏。
赵恒惕出场的那一场戏是这样的:第一纱厂的经理带着账目来找湘军总司令、湖南省长赵恒惕,告知赵恒惕,因为黄爱、庞人铨搞的大罢工,赵恒惕家的分红也少了很多,从而希望得到赵恒惕的支持,镇压黄庞。
这场戏看似平平无奇,但它的几个细节指向了非常清晰的结论。
第一个细节是,经理说,这大半年黄爱二人一直在闹事。关键词,大半年。这个时间点精准地表示了第一纱厂的恢复时间。
别看现在湖南的重工业很强,在一百多年前,湖南其实是轻工业大省,其中纺织工业占主导地位,而湖南第一纱厂就是湖南第一家近代机器棉纺企业。
湖南第一纱厂本是1912年官督商办的工厂,后来随着湖南的政局变化,一度无法开工,等到1920年张敬尧被驱赶走以后,谭延闿和赵恒惕接管了纱厂,决定将纱厂交给民间公司代办,并打算于1921年初正式开业。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