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志华: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思考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思考
——基于《纪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的分析
作者:汤志华,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陈红惠,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3年第9期
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海外报刊与党的国际形象塑造研究”(21ADJ008)、广西八桂学者项目“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大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巴黎公社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武装夺取政权的首次伟大尝试,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历史影响。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了题为《纪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的演讲,在总结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审视中国革命形势的新变化,分析影响中国革命发展的力量因素,思考中国革命的形式、前途以及推动中国革命前进的原则策略,从而对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开创性思考,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探索性意义。
关键词:《纪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 毛泽东 中国革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巴黎公社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历史上第一次以武装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借鉴意义。《纪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是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党政治讲习班上为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所作的讲演,后来发表在《中国国民党政治讲习班旬刊》上,原标题为《纪念巴黎公社应注意的几点》。《纪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全文不过2000余字,但系统论述了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条件、重大意义和深刻教训。当时,中国正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大革命运动高潮即将到来之际,国民党反动派出现频繁的破坏革命行为。如何在复杂时代背景下巩固革命的统一战线、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急需思考的重大课题。在《纪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一文中,毛泽东通过科学审视巴黎公社革命的历史经验,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对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从而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探索性意义。
一、从“中国民众纪念巴黎公社的第一次”审视中国革命形势的新变化
1924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然而,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国民党内部出现了分裂,国民党右派分子妄图破坏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在此形势下,毛泽东以纪念巴黎公社革命为契机,号召同一切破坏国共合作的行为作坚决斗争。毛泽东在《纪念巴黎公社的重大意义》讲演中指出,巴黎公社作为激励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符号象征,在中国得以首次公开纪念意义重大。1926年3月18日,中国民众之所以能够大规模公开纪念巴黎公社运动,所具备的社会政治条件之一是“及到革命潮流渐渐增涨,革命运动才跟着由少数人扩张到多数人,到现在已有多数的农工民众参加”,进而深入探讨了中国革命出现的新变化。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