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晚年的眼泪

2024-06-24 5958 0
作者: 虚声 来源: 虚声公众号

  最近感触颇多,决定写一篇关于毛泽东主席的文字。

  作为一个历史巨人级别的存在,毛泽东一辈子深刻影响了历史走向。尤其是晚年做的那件事,至今争议很大。而且我个人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件事会成为整个历史上争议最大的事件之一。在他人生最后的时刻,经常流眼泪成了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我个人觉得,解释这个事情有很大的价值。

  遇到天灾时,他流泪了。

  政策(知青下乡)执行不到位,他流泪了。

  战友(周恩来总理)去世时,他流泪了。

  大病初愈触景生情,他流眼泪了。

  甚至看电影时,他都流过眼泪。

  如此等等。

  古今中外其他重量级历史人物,越到人生最后,越是重视自身的历史人设,甚至把自己装扮得较为神圣且高不可攀。为什么毛泽东在晚年却经常流泪呢?

  首先必须强调一点,毛泽东并不是一个喜欢流泪的人。他的一生,奔腾不息如江河,波澜壮阔如大海。

  在绝大多数时间点,他的选择都非常精准,他的步伐都非常坚定,他的意志也是非常地坚韧。

  五四运动之后,周恩来、邓小平等有志青年去欧洲寻求救国之策时,毛泽东选择留在国内研究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后来也正是毛泽东带领大家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国民党右派清党,组织损失惨重,很多同志(其中包括毛泽东挚友蔡和森等)都失去了性命。关键时刻,毛泽东没有落泪,而是坚强地站出来告诉大家,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秋收起义失败,同志们沮丧之际,毛泽东没有落泪,而是勇敢地站出来告诉大家,要上井冈山去开辟新天地。从那以后,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大幕开启了,中国走向涅槃重生的道路也开启了。

  在去井冈山的途中,毛泽东带领一支人困马乏的疲惫之师,他没有落泪,而是自信从容地对那支薄弱的队伍实施三湾改编。从那以后,一支无与伦比的队伍诞生了,如今已经成为地球村最为强大的武装力量(之一)。

  井冈山环境艰难,缺吃少穿而且经常遭遇围剿,毛泽东没有落泪,而是一边完善现实中的组织结构,一边利用晚上八角楼的灯光写下了一系列的文章,为“农村包围城市”等战略奠定了基础。

  苏区时代,毛泽东遭遇国际派的排挤,经常坐冷板凳,他没有落泪,而是积蓄力量,等待东山再起。

  长征之初,组织在国际派的带领下损失惨重。面临绝境,毛泽东没有落泪,先是建议同志们向贵州进军,并在遵义会议之后通过“四渡赤水”等逆天的军事操作,最终带领同志们完成无与伦比的长征。

  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毛泽东没有落泪。

查看余下6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