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光谦:若无毛泽东,万古如长夜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见《朱子语类》卷93)。这句话可能夸张了一点。但用来比喻毛泽东主席与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关系还是十分贴切的。完全可以说若无遵义会议,就会错失毛泽东主席,若无毛泽东主席,中华民族将万古如长夜。
——当年遵义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召开的一次里程碑意义的会议。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撤出根据地,从于都河出发,一路溃逃,过湘江,八万将士仅剩三万。百万敌军蝗虫般扑来,围追堵截,红军命悬一线,危在旦夕。李德乱了方寸,博古慌了手脚,个个束手无策。只好打着雨伞,把一再被处分、被革职、差点被杀头,不许跟大部队一起行动,此时正患病躺在担架上的“老毛”抬到路边,听听他的意见。这才有了向敌人最薄弱的贵州去的唯一正确选择。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人的坚持下,遵义会议在决定中国命运的紧急关头选择了毛泽东!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所有决策中最清醒、最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决定。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转危为安的历史转折点,更是中国命运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华民族从血泊中站起来,重整旗鼓,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如果没有遵义会议的抉择,错失了毛泽东主席,共产党人就是饮恨大渡河边的第二个石达开,今天中国的一切成就都无从谈起。如果没有遵义会议的猛醒,或遵义会议没有果断地选择毛泽东主席,今天的中国一定是兵连祸接、饿殍载道,易子而食的人间地狱;一定是帝国主义群狼狂吠,争相撕咬,血淋淋的动物乐园;中国共产党人可能早就流尽最后一滴血,一个个人头落地,被侩子手吊在城门口示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中国将卷缩在漫漫长夜痛苦地呻吟。
——遵义会议选择毛泽东主席绝不是偶然的。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成功典范。毛泽东主席在危难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是当之无愧的。毛泽东主席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熟读经典,在杨昌济、徐特立等进步教师的影响下,打下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1918年毛泽东主席北上,追随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旗手李大钊,成为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1921年他29岁,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是13名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24年国共合作时期,他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深受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器重。
他最早深刻认中国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亿万农民群众。他最早深入农村,潜心了解中国农村阶级状况,解决了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重大战略与策略问题。他最早认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最早指出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唯一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