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毛主席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特殊贡献是什么?
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看,社会主义是从理论到实践,而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由于首先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取得成功,这就使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过程实际上必须经历三个阶段:暴力革命阶段,实现工业化的过渡阶段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阶段。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分别成为三个阶段进行实践、探索并取得巨大成功的代表人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毛泽东是真正把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转变为实践的第一人,与列宁、斯大林相比,毛泽东的特殊贡献在于他把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提出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一一消费价值生产方式具体为人民公社的实践,并取得杰出的成就。
一,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之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向我们说明了无产阶级需要打破一个什么样的旧世界,需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世界。
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二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告诉我们:“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告诉了我们。他们把两种社会的基本特征非常清晰地显现在我们面前: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特征是生产资料(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生产劳动(活的劳动)只是为生产资料的增殖服务的,是资产增殖的工具和手段;社会主义生产力特征是生产劳动(工人)居于支配地位并起决定作用,生产资料(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水平的工具和手段。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利益要求;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劳动所有者的利益要求。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性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而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性质上是消费价值的生产。
基于以上认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必须实现四个转变:
1,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促使社会生产力产生根本转变:即由生产资料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到生产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的转变;
2,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促使社会生产主体由资产所有者到劳动所有者的转变;
3,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促使由体现资产所有者权利要求一一资产所有权的制度向体现劳动所有者利益要求一一劳动所有权制度的转变;
4,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促使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所有到社会公共所有的所有制的根本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