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别有用心的人挥舞“极左”的大棍企图将社会主义引入歧途
从何祚庥给司马南扣上“极左”的帽子以来,“极左”这个话题就成为了网上热议的话题之一。最近,对电影《我本是高山》的争议,一个“极左”的话题又推向了热搜。
12月2日《河南商报》官方账号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胡锡进:从《我本是高山》遭围攻,看网上“极左”声音膨胀之风险》。文章的基本意思是《我本是高山》遭到“故意忽略张桂梅校长共产主义信仰”的指控。文章说:“开始有一拨人从“女权”的角度批评该片,已经够奇怪了。后来又出一批人质疑电影“丢了共产主义信仰”,更是奇葩……那些批评者仍然声称“共产党员的信仰被置换了”,指控张校长送山里女孩上大学改变命运的目标太实际了“用人性代替党性”。”
“老胡不能不说这些人对党性、对共产主义信仰的认识非常浅薄,模仿式地、人云亦云地飘在了意识形态层面,严重脱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进一步说,这些人是在把共产主义信仰空洞化,把党性和人民性对立起来,这就是“极左”思潮的典型表现。”
对此,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叫“极左”的概念。“极”就是极端的意思。“极左”,是一个术语,一种错误思潮,简单地说就是过高地估计自己,过低地评价困难和敌人,是一种“激进”的表现。“极左”就是把左派的思想推向极端。“极左”是相对于一般自认为“左”的人而言的。
对“极左”和极右,毛主席曾经用生孩子来作了生动形象的说法: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如果孩子没到十个月,硬要让他生出来,这就是左的错误,若已经到了十个月,孩子已经要生出来了,硬不要叫生出来,这就是右的错误。极左代表激进超前,极右则是保守落后。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左不一定是极左,左派和左翼是好的、进步的。只有极左和极右是对社会有害的,极左和极右是一丘之貉。
从当今社会的情况来看,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或无产阶级的立场,所谓左派就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人群,而马克思主义指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所以,今天左派就是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群。左派和右派的区分,也就是在对是否主张和坚持社会主义目标的认识上的分歧。
不同的时期,“极左”的表现形式不一样。比如大革命时期,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就是没有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过低评价面对的困难和敌人的力量,采取盲目激进的冒险主义路线。1931年,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统治全党,他们采取残酷斗争的手段,打击不同意见的干部,肃反斗争不断扩大。王明的左倾路线,引发了党内的激烈斗争,使党内团结受到严重瓦解。在军事上采取左倾冒险主义,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让工农红军伤亡极其惨重,使红军到了濒临灭绝的危险境地。这就是“极左”的危害。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