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来意| 毛主席告诉你:我们为什么会感到越来越累?

2022-09-06 10619 8
作者: 耿来意 来源: 乌有之乡

  身处职场的人,都有一个普遍的感受,那就是越来越感到疲惫,累,不是累并快乐着,而是累并痛苦着。

  人们对于这种状态又无法改变,有一种强烈的无助感,无力感。

  一种正能量的声音高叫着,活着谁不累?世界上没有容易二字,活着就是要奋斗,996是修来的福报,云云。

  然而无论正能量们如何说教,都无法抚平人们劳累的痛感,于是有了“社畜”的自嘲,有了“六合大神”,有了“内卷”,有了“佛系”,有了“躺平”,这是一种对于疲惫的态度,一种特色的拒绝,一种无奈的抗争,一种说“不”的方式。

  你没身处其境,居高临下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

  为什么我们会感到越来越累?

  我曾经发起过这样一个话题,回答五花八门,一说中国要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必然会劳累;一说是因为“内卷”,把有限的精力都用在了内耗上了;一说是因为无能,没本事,有能力的才不会感到越来越累呢;一说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一说中国的发展必需以西方经济学来指导,搞市场竞争,就自然会发生劳累现象;还有的质问:难道过去不累吗?

  只是很少有人说到一个词:资本。

  难道这个问题跟资本无关吗?

  资本与打工人的劳累是与生俱来的一对矛盾,早在19世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和高速发展的那段时期,工人就品尝到了劳累的滋味。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以英国的印刷业为例,指出那里的工人超长的劳动时间,“在一星期中有好几天要连续不断地从事这种苦工达十四五六小时,甚至往往一连劳动三十六小时,而中间只有两小时吃饭和睡觉的休息时间!”

  美国工人一天的劳动时间是多少呢?是十四至十八个小时。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个鞋厂的监工说:“让一个身强力壮体格健全的18岁小伙子,在这里的任何一架机器旁边工作,我能够使他在22岁时头发变成灰白。”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劳动者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这一矛盾,让人们认识到不能再这样继续当牛做马了,他们开始了猛烈地反抗。

  美国芝加哥的工人率先提出了口号:

  “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8小时娱乐。”

  芝加哥工人罢工的日子,五月一日,成了世界工人阶级共同的节日——国际劳动节,一直延续至今。

  世界工人阶级的斗争后来传到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和政党组织开始为中国工人争取基本的权益和要求。1923年5月1日,著名诗人柳亚子发表《劳动纪念特刊宣言》,称:

  “五月一日,是世界上劳动的兄弟姐妹们一日工作八小时的运动胜利纪念日。在欧美各国,这个问题四五十年前已经成为最大的问题,我们民国,快快努力研究,不要再做时代的落伍者了。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教育八小时,简直是劳动者的最低度要求。世界劳动者和青年为获得这一权利牺牲流血。而我们国家的同胞,简直不知道五一是什么。可怜的劳动者,俯首帖耳过着每日工作十几个小时的非人生活。”

查看余下7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8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8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