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主席之问”看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的硝烟”
最近,国家在处理一起领导干部违法犯罪行为时用了这样的表述:
“背离党中央关于开展网上舆论斗争的决策部署,放弃对互联网阵地的管理。”
这句表述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也引起了不少的议论,它让人们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并不平静。
1975年10月至1976年1月,毛主席发表过多次讲话,提出了许多社会主义革命的新问题,新看法,新思想,这些讲话后来以《毛主席重要指示》的形式印发学习。毛主席在一次讲话中问道:
“为什么有些人对社会主义社会中矛盾问题看不清楚了?旧的资产阶级不是还存在吗?大量的小资产阶级不是大家都看见了吗?大量未改造好的知识分子不是都在吗?小生产的影响,贪污腐化、投机倒把不是到处都有吗?”
“毛主席之问”揭示的是一个大问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来都没有熄火。
毛主席对意识形态有着深刻的认识,一直致力于意识形态的改造,高度重视其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他曾在《矛盾论》中指出:
“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1940年1月,毛主席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发表讲演,论述新民主主义的文化问题,他说: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那末,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态的文化又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
正是因为对于文化这一意识问题的深刻认识,毛主席将文化革命也作为中国革命的三大任务之一,他说:
“我们要革除的,就是这种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政治、旧经济和那为这种旧政治、旧经济服务的旧文化。而我们要建立起来的,则是与此相反的东西,乃是中华民族的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
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屈不挠地革命斗争,实现了这一改天换地的任务,为中国新的生产力发展扫清了道路,正像毛主席所说:“革命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加以改变,把经济制度加以改变,把政府、意识形态、法律、政治、文化、艺术这些上层建筑加以改变,但目的不在于建立一个新的政府、一个新的生产关系,而在于发展生产。”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