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神来之笔:炮击金门!
64年前的今天,1958年8月23日,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按照毛主席的命令,万炮齐发,台湾国民党前沿阵地金门顿时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金门炮战,又称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台湾称为八二三炮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毛主席的亲自指挥下,为了反抗美帝国主义对世界人民的压迫、支援中东人民的抗美斗争,为了打击国民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主动挑起的“事端”,主动“开的第一枪”。
今天,在这个台海局势波云诡谲的时刻,让我们重新去体会毛主席的大智大勇、随机应变、雄才大略、傲视天下;重新去学习毛主席在金门炮战中的神来之笔,玩弄敌手于股掌之中的高妙手法;重新去建立毛主席那种不信邪、不怕鬼,敢于和恶鬼一争高下的战斗精神和革命豪情——这必将有助于一些人认清美国纸老虎的本质,必将使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中更加自信与豪迈。
首先,炮击金门的决定是毛主席深思熟虑的结果。
小兵以为,炮击金门的背景既有国际国内的大局势,又包含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可调和的斗争。
1、在毛主席看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东风压倒西风”,当时的国际局势从总体来讲对社会主义阵营有利。
轰轰烈烈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同样轰轰烈烈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结合起来,给帝国主义国家造成强大压力;而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建设成就,也对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造成了强大的向心力。
所以,主动权在我,美帝国主义整体处于“遏制共产主义”防御态势。
2、1958年的中东事件,是毛主席下定决心炮击金门的导火索,毛主席就是要以实际行动支持亚非拉民族的解放运动。
3、在中美关系上,美国政府一直采取敌视中国的态度,后来又以朝鲜战争为借口驻军台湾;1955年美台又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并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另外,自1954年第一次台海危机打出了一个中美大使级会谈后,美国一直采取拖延战术,拒绝讨论和解决台湾问题。
于是,炮击金门,“给美国人一点颜色看”,“以打促谈”,就被毛主席提上了日程。
后来的实践的确也证明,金门炮声一响,中断了的中美会谈便重新恢复了。
4、在台湾方面,蒋介石集团一直对大陆沿海骚扰破坏,甚至派飞机深入内陆地区,依然还做着反攻大陆的美梦,所以也有必要敲打一下。
5、赫鲁晓夫提出的建立“长波电台”和“共同核潜艇舰队”事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绝不容许任何人插手,赫鲁晓夫感到问题严重,秘密来华解释这一问题。1958年8月3日,《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会谈公报》公布,其中的“双方就目前国际形势下两国所面临的在亚洲方面和欧洲方面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充分地交换了意见,并且对于反对侵略和维护和平所应采取的措施达成了完全一致的协议”引起了美国方面的猜测,以为中苏已经协商好将采取重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