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志愿军伤残英模唐生禄:英雄壮歌,英雄赞歌
1924年,一个小小的生命降生于甘肃省定西县西巩驿乡的一个农民家庭;时运多艰,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这个小生命还在襁褓中,就被父母带着一路逃难,最后落脚在该省榆中县符家川白岭子阳山崖下挖窑蜗居……
12岁那年,也就是1936年红军长征过境甘肃定西、榆中,兵荒马乱,大人们都躲在山窑不敢出来,破衣烂衫的尕娃六蛋(唐生禄小名),不怕天不怕地,天生好奇,跟在后面左右观察,有一次红军就跟他问要到哪里山路怎么走,他说不偏不倚往前,后来干脆还给红军带了一段路,作为回报红军奖给他一些饼干等吃的,多少年忍饥挨饿,唐生禄总能回忆起当时吃这些饼干的甜蜜时光......事实上,从出生一直长到19岁,唐生禄一家,替人打长工短工、牧羊又挡马,就这样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
九死一生 身陷囹圄
艰难困苦,养心不肯,父母省吃俭用,先后供帮唐生禄读过6年私塾、考入伪宪兵学校,后来辍学回家种地务农,与几位兄长多次被抓壮丁,抓了逃、逃了再被抓……
1943年,甘南各族人民不堪忍受国民党政府抓兵征粮、苛捐杂税的残酷压榨,爆发了一场由汉、回、藏、东乡、保安、土、撒拉等各族民众参加,反抗国民党残暴统治的农民武装起义,史称“甘南农民起义”。
19岁的唐生禄,加入到这十多万人汇合成的革命洪流中,老人们至今口口相传他当年与王仲甲、肖焕章等勇士们一起“跑土匪”的情形,前不久更有陇右地下党负责人、94岁离休老干部董应清为他这一段历史经历出具重要证言,言之凿凿、堪为信史。
起义爆发后,国民党闻讯,从陕西调来国军第七师、第十二师和五十九师,向起义军疯狂进攻。起义坚持8个月后不幸失败,榆中、定西县等地的地方自卫队轮番“清乡”抓捕起义人员。唐生禄遂与众起义人员一起,转入陇右地下党,进行武装革命工作,参加了“水家坡夺抢”等一系列地下武装行动。
1946年的一天晚上,在甘肃省渭源、会川等地开展地下武装革命的唐生禄,与战友发起一次夺枪“兵变”,趁夜色渐深,机智配合,下了国民党县保安队哨兵的两把长枪、一把短枪。事关重大,不敢久留,唐生禄星夜兼程回到榆中老家,将几把枪支先后藏在白岭子远近有名的石峒山、石峡沟各处,准备伺机北上延安寻找革命大部队。
在渭源、会川夺枪“兵变”事发,榆中、定西地方自卫队和县保安团接令轮番追捕,强逼唐家父母交出“要犯”儿子唐生禄,同时命令爪牙挖地三尺,也要找到人和枪。经过翻箱倒柜的几番折腾,由于没有找到唐生禄和枪支,县自卫队长郝占彪气急败坏,令部属喽啰一把火烧了唐家的草房土屋。唐生禄父母无家可归,被迫流落到邻县临洮西乡,逃难活命将近一年。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