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诞辰百年】李正忠发言:文学领域最可爱的人
3月6日,正值我们十分崇敬的魏巍同志百年诞辰。那天,我和往常一样,早早地、安安静静地坐在写字台前,面对着电脑里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一大摞魏巍同志的著作、资料,思绪万千,想了许多许多……
魏巍同志是一位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著名军旅作家。他著作等身,是我国首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同时,长期以来,他在部队文化工作部门,一直担负着重要领导职务。他的作品,无论是报告文学、诗歌、战地纪事,或是短篇和长篇小说等,都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以后军民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其内容、形式、语言,都为广大群众所熟悉、所喜闻乐见,为他们奋勇投入腥风血雨的战斗、建设美好的新生活产生了巨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虽历经漫长岁月,至今仍在众多读者中广为流传。
1951年4月11日,魏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官兵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拼死守卫松骨峰的英雄事迹,和我志愿军战士们“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地艰苦顽强坚守在防空洞里、在熊熊的烈火中救出朝鲜小孩的故事。作品一经发表,立刻轰动全国。毛主席随即给予赞赏,并批示“印发全军”。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名词;同时,广大读者也亲切称呼他们由衷喜爱的作家魏巍为“最可爱的人”。
今年3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武汉,来到火神山医院,看望战斗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的军地医护人员,对他们在这场抗疫战争中表现出的坚忍不拔、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给予高度赞扬,称赞他们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时隔半个多世纪,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两代统帅都以“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我英雄的、面对任何艰难险阻、都奋不顾身、冲锋在前的兵民,充分证明了巍巍同志的这篇报告文学的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仅此,魏巍同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不言自明了。
1920年,魏巍出生于河南郑州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5岁时父母双亡。1937年12月,17岁的魏巍从郑州只身赴山西赵城县八路军一一五师军政干部学校参加八路军。后来,该校并入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1938年,随营学校又并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魏巍为第三期学员。1938年4月,魏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抗大毕业后,魏巍被分配到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整个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魏巍始终在战斗部队中任职。他是战火里锤炼的战士,战斗中成长的作家。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