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每个中国人都该感谢申纪兰老人家
据多个媒体报道,6月28日,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因病逝世,享年91岁。
申纪兰同志有两个身份,是值得被历史记住的。
第一,她是第一到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是新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见证人、亲历者。
第二,她是新中国“男女同工同酬”的推动者、实践者。
这两个身份,即使只有一个,也足以被历史记住。何况申纪兰老人家集两个身份于一身。在建国七十周年前颁发的“共和国勋章”时,申纪兰老人排名第一。
这里重点谈谈申纪兰老人对“男女同工同酬”的贡献。
之所以说“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感谢申纪兰老人家”,确实因为新中国的男女平等事业,影响和惠及了每一个人。
男女同工同酬的推动者
申纪兰出生于1929年12月,山西平顺人。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的文章,讲述了当年,申纪兰在平顺县西沟村推动男女同工同酬的故事。
1951年,西沟村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21岁的申纪兰当选为副社长,发动妇女参加生产劳动,但遇到了一个难题:干同样的活儿,女社员得到的工分比男社员少。
申纪兰接受专访时曾回忆,“那时候男女不平等,在农社里干活挣工分,两个妇女还不顶一个男人。这样不行啊,妇女也要好好干”,申纪兰提议,男社员干什么,女社员也干什么,妇女们和男社员开展劳动竞赛,比撒肥、比间苗、比锄苗,经过多次争取,女社员终于能够干一样的活儿得一样的工分,西沟村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男女同工同酬。
申纪兰当时没有意识到,西沟村妇女取得的这场“胜利”,在新中国农村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由于提倡“男女同工同酬”的巨大影响力,1954年,25岁的申纪兰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了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这次大会上,男女同工同酬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开始,申纪兰连任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从当年辫子上扎着蝴蝶结的青年,到皱纹爬满额头的九旬老人,她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诞生与成长,因此被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常青树”“活化石”。
“我是个农民代表,每天生活在农村,知道农民想甚、盼甚”,申纪兰说,“人民代表大会让人民有了说话的权利。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
66年代表生涯,她提出的建议和议案涵盖“三农”、教育、交通、水利建设等各领域,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有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山区交通建设、耕地保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干部选举、贫困地区旅游开发等,不断得到采纳。有网友总结说,引黄入晋、太旧高速、山西老工业基地改造、长治到北京的列车、赤壁电站、青苗公路、长平高速等等,都是在申纪兰和其他人大代表的提议下实现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