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三 ——罗章龙
【编者按】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不是那种孤独清高、孤芳自赏的迂腐书生,而是一个广交天下奇杰的热血青年。在他看来,人不可能单独一个人取得成就,交结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奋斗,是至关重要的大事。他不但重交友,更为特别的是交友之奇,朋友间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只愿意谈论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他认为,这样的人不在官府庙堂之上,也不一定在自命不凡的精英圈子中,那些一无所有的贫寒学子,那些被看不起的下层百姓,往往隐匿着一些非常之人,能做非常之事,能创非常之业。一师毕业时,毛泽东周围真地聚集起一批奇友,看起来无特别之处,但却个个胸怀远大,有救苦救难、救国救民之志。这些年轻人虽然人生道路各异,却以改变中国和世界的伟业永载史册。
为纪念建党百年,我们连载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王立华同志著作《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中“交奇友”部分内容。该系列文章内容精彩、领悟独到,既可从中学习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历史,也可得到刻骨铭心的事业人生启迪。已发第一、二篇(见文后【相关阅读】),此为第三篇。
学子毛泽东奇友之三——罗章龙
【罗章龙(1896.11.30-1995.2.3)】
罗章龙,原名璈【1】阶,笔名纵宇一郎,湖南浏阳人。
他是长沙第一联合中学学生,比一师毛泽东小3岁。
1915年夏假后,痛失挚友易昌陶的毛泽东,写征友启示张贴于长沙各学校,一共得到三个半人的回答,自称结交了“一个半”朋友,其中这完整的一个朋友就是罗章龙。两人相见后结为挚友,后来并驾齐驱成为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再后来有持续一生的牵挂。但这个奇友的曲折人生让人感慨良多,甚至忍不住含泪唏嘘!
半个世纪后,罗章龙回忆与毛泽东初识的情景【2】:
那年,19岁的他到第一中学访友,在该校会客室门外墙上,偶见署名“二十八画生”的征友启事,是八裁湘纸油印的,用兰亭贴体书写,文情真挚,言辞典丽可诵,看后颇为感动,返校后立即回一信响应,署名纵宇一郎,3天后收到复信,称“空谷足音,跫然色喜”,约定下个星期日会面,地点在定王台省立图书馆。
那天,久雨初晴,丽日行空,空气清新宜人,同学陈圣皋也欣然同往。上午9时许,来到阅览者熙攘众多的定王台,在走廊处看到一少年,仪表堂堂,气宇轩昂,心想那一定是要会见的人。行礼问询后,得知对方叫毛泽东,字润之,二十八画生是姓名的笔划数。略谈数语后,陈圣皋去阅览室看书,毛泽东建议觅一僻静处倾谈。进到院内,见寂静无哗,便坐在一长条石上促膝谈话。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