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十 ——张昆弟


1.webp (32).jpg

  【编者按】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不是那种孤独清高、孤芳自赏的迂腐书生,而是一个广交天下奇杰的热血青年。在他看来,人不可能单独一个人取得成就,交结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奋斗,是至关重要的大事。他不但重交友,更为特别的是交友之奇,朋友间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只愿意谈论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他认为,这样的人不在官府庙堂之上,也不一定在自命不凡的精英圈子中,那些一无所有的贫寒学子,那些被看不起的下层百姓,往往隐匿着一些非常之人,能做非常之事,能创非常之业。一师毕业时,毛泽东周围真地聚集起一批奇友,看起来无特别之处,但却个个胸怀远大,有救苦救难、救国救民之志。这些年轻人虽然人生道路各异,却以改变中国和世界的伟业永载史册。

  为庆祝建党百年,我们连载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王立华同志著作《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中“交奇友”部分内容。该系列文章内容精彩、领悟独到,既可从中学习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历史,也可得到刻骨铭心的事业人生启迪。已发第一至九篇(见文后【相关阅读】),此为第十篇。

  学子毛泽东奇友之十 ——张昆弟

1.webp (33).jpg

  【张昆弟(1894.3.18-1932.5)】

  张昆弟,号芝圃,湖南桃江人,农民家庭。比毛泽东小1岁。

  他从小父母早逝,由祖母和叔父抚养大,幼时读私塾5年,后家贫辍学,但仍坚持自学,1913年秋考入一师,不久与毛泽东、蔡和森等结为好友,属于毛泽东最要好的朋友之列。

  他们经常互阅日记。张昆弟曾在日记中说:

  “勤勉者,天下之代用品也。天下不可靠,勤勉才可靠。世人之有所成就者,无不自刻苦中来。

  把勤勉直接看成是天下万物,甚至比天下更重要更可靠,认识一切人间奇迹都要从刻苦中来。对一个年轻学子来说,树立这样的坚定信念不易,或许这也是他被毛泽东看重的原因之一。他曾如此感叹:

  “每读友人日记,令人惭愧交集,何人之日异而月不同,道德学问,蒸蒸有生气向上之势。而吾则不见其进,若或有退焉。振汝筋骨,奋汝雄心,冲决汝一切魔障,向前追进,大呼无畏,大呼猛进,为汝做先锋队焉。”【1】

  每当读蔡和森、毛泽东等友人日记时,见别人道德学问日新月异的进步,自感到很惭愧,也找到了差距,看到了表率,决心振奋精神冲破一切魔障,一定要向前追进做先锋队。

1.webp (34).jpg

  【张昆弟日记】

  张昆弟与毛泽东、蔡和森等,都是受杨昌济影响很大的学生。他们常在周末去杨昌济家听讲座谈,在老师指导下组织课外哲学学习小组,探讨宇宙人生的大本大源。在生活习惯上,杨昌济废止朝食,行深呼吸,主张静坐,做体操,常年洗冷水浴,甚至冬天也不间断,他们几个也热情地模仿,有一两年不吃早饭,后来发展到每天只吃一顿。有一个暑假,他们3人直接住到岳麓山爱晚亭,每人只带一条面巾、一把雨伞和一点随身衣服,早晚两餐都不吃,只吃一顿新蚕豆,清早在山上打坐,然后下来去洗冷水澡,彼此离得远远的在山坡草地上露宿。他们每天在山上的生活就是:体操、静坐、读书、看报、谈论、思考等。由此,被同学们称为“岳麓三杰”【2】。

查看余下6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