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诗歌里含有怎样的深情?这,才是伟人!

2021-07-05 1588 0
作者: 红色纪年 来源: 红色纪年

  毛主席是人民的领袖,也是人民的诗人。从他的诗词当中,我们能真实地读到兼伟人与诗人于一身的伟大。

  毛主席读诗、学诗、解诗、论诗、赋诗、赠诗、改诗、教诗,其中都怀着一个“情”字。他的情感不是一般文人的那种“小我”之情,而是为民族、为人类不懈奋斗的“大我”之情。

  例如这首《念奴娇 昆仑》:

  横空出世,

  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

  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

  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我们一起来大概翻译一下这首诗,看看作者表达了什么:

  莽莽昆仑山横空而出,看遍人世间的春色秋云,你雪山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凌,满天都被你搅得寒入骨髓。夏天,你的冰雪在融化,江河纵横流淌,有些人或许因你而葬身鱼腹。你千年的功过是非,人们究竟要怎样予以评说呢?

  今天我就来谈一谈昆仑山吧:你不要如此高峻,也不要这么多的雪。我要背靠青天抽出宝剑,把你截为三段,一段送给欧洲,一段赠与美洲,一段留给亚洲。在这和平的世界里,整个地球不分彼此,都会一样地同此凉热!

  这首诗是写于1935年10月,长征胜利日。当时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在翻越岷山的时候,毛主席在山顶上极目四望,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第一次看见了雪峰如海的世界,感受着一个神话传说的世界,于是有感而作此词。

  上阙铺叙昆仑山之壮丽。作者即景抒情,将昆仑山之壮丽从冬天一直写到夏日,冬天的酷寒、夏天的水祸,功过是非,谁曾评说。

  作者在此以昆仑象征祖国,并站在一个相当高的高度评说祖国历史的功过是非。气势流畅,有一泻千里之感,从大象入物,又有细节描绘,“飞起玉龙三百万”化用前人“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二句来形容雪山。此句用得灵妙自然、恰切精当。再有“人或为鱼鳖”一句,意向突兀,如超现实主义诗歌中的奇异比喻,指夏日从此昆仑流下来的江河湖水已泛滥成灾,加害于人,同时又暗指中国旧社会的黑暗之云,然后破空斗胆问一句提问:“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下阕作者驰骋想象,直面昆仑,托物言志,直抒己意。作者挺身而出直面昆仑道,今天,“我”要来谈一谈你了,这高度,这大雪,都不需要太多。“我”指包括作者在内的所有的革命者。“这高”“这多雪”中的“这”字用得简省好看,显得作者内心笃定大气,仅两个“不要”就解决了。作者评论昆仑,意在改造昆仑,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责无旁贷,有能力、有责任、有信心把这件事做好,让昆仑造福于人类。

查看余下6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