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赤子之心,还使陈嘉庚先生成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扶贫”专家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陈嘉庚先生(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就是这样的民族脊梁。先生一生为国筹,为了中华民族的翻身解放和兴旺发达殚精竭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使先生成了永载中华史册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今天,我们回顾先生的历史贡献,还如此地感到先生还是中国历史至今最伟大的扶贫专家。先生扶贫的格局之大,视野之深,方法之灵,力度之强,效果之好前无古人。
先生的境界之高也不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样的句子能够概括的。这样的句子虽然能够表达中国千年历史里做人的最高境界和扶贫的最高境界,但用在先生身上却不合适,人们明显感到,这种境界在先生面前也显得渺小。先生志在改变民族落后挨打的命运,志在民族独立富强,志在匡扶整个国家民族。先生做的不是兼济天下,而是为了国家民族舍尽家财,不遗余力。而在扶贫的方法上,先生的实业扶贫,教育扶贫,扶志扶长远,扶贫扶根本,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等等,就是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扶贫工作的根本方法和典范。先生不但扶出了一个伟大的新中国,还扶出了国家行稳致远的鸿基伟业,如此等等,从扶贫的角度来看,中国历史至今还无人能与先生比肩。
早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先生就捐献2000银元,在家乡创办惕斋学塾。民国3年3月又出资12000银元创办集美高初两等小学校,此后又出资120000银元相继创办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商科、农林、国学专科、幼稚师范等,还创办了校内电灯厂、医院、科学馆、图书馆、大型体育场。在昔日偏僻的渔村里建设起了举世闻名的集美学村。1923年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集美学村”之名就是由此而来。规模这样宏大,体系这样完整的“学校”,全国仅此一家。
1921年,先生又筹办厦门大学,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12年付款共300万元,而当时他所积存的资产也仅400万元。厦门大学设有文、理、法、商、教育,五院17个系,这是中国唯一的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于1921年4月6日开学,先生独力维持了16年。后来世界经济不景气严重打击华侨企业,先生面对艰难境遇,态度仍很坚定地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他把自己三座大厦卖了,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先生还于民国十年联络新加坡华侨,组织同安教育会,支持同安县创办40多所小学。民国13年,陈嘉庚把同安教育会改为集美学校教育推广部,至民国24年,先后补助本省20个县市的73所中小学,补助总额达193227银元,全部由先生承担。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