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亮华:陈云与调查研究
陈云是全党公认的善于调查研究的楷模。他提出了著名的十五字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认为“所有正确的政策,都是根据对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而来的”,主张“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我们选取陈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的三次重要实践,来看看他是怎么作调查研究的。
华北敌后根据地党建调查:开展群众工作“是目前地方工作的中心”
1937年全国性抗战开始后,陈云到延安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当时,随着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党的组织有了很大发展,许多原来没有党组织的地区建立起党的组织和领导机构。1938年春天,在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例会上,陈云提出中央组织部的工作要面向全国组织系统,并着手调查研究党的建设状况。
当时延安与华北敌后交通阻隔。陈云建议从华北敌后六个大区选调一些同志回延安汇报敌后根据地党的建设情况。中央同意了他的意见后,他要求每个区党委来一位副书记,选送一位地委书记和县委书记;晋绥边区和晋察冀边区则各来几位乡党支部书记。1938年十一二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陈云又指示中央组织部派了两个组织工作巡视团前往华北敌后根据地,检查各地党的建设工作。通过调人来、派人去的调查研究,陈云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的情况,发现了不少问题。
【陈云在延安】
1939年四五月份,陈云同来延安的七个支部书记谈话,每个乡的支部书记都谈了三天三夜,边谈边记,秘书刘家栋做记录。陈云了解到,大多数支部是不讨论群众的切身问题的,经常性的工作是依照区委的布置,发展几个党员,动员几个人当兵,要多少粮食和军鞋,而且一概是分派。至于群众要些什么,就不管了。其中四个支部书记,都说妇女工作重要,但陈云问他们的老婆是不是入党、入妇救会了,得到的回复是:“她懂什么事?有什么用?”
陈云从中组部巡视团汇报中了解到一件事。他们参加的一个乡支部的小组会,没有提出任何要讨论的问题,就要党员发言。一个党员先说:“我们是共产党员,每个同志要缴党费,这是为了惦记党。党费是每月三个大子儿,没有大子儿,缴鸡子儿也行,小米也行,完了。”接着发言的三个党员都讲“缴党费”,然后小组会就散了。陈云担心:这样的会议如果多开几次,恐怕谁也不愿再来了。完全脱离群众的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区委、支部和小组,一定会失去群众的支持,是非常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