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如何向古圣先贤学习的?看完我更佩服毛主席了
我一直觉得,毛主席之所以成为伟人,绝不是因为他是什么上天注定的奇才伟人,除了时势的因素之外,更多的是毛主席从青少年时期就孜孜不倦的求索和追问。
他那馨香的人格魅力,来自于与古圣先贤多年对话的浸染;
他那壮阔的人生追求,离不了众多古圣先贤精神的感召;
他那思辨、智慧的头脑,少不了在古籍经典中的圈圈点点
……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看看毛主席青年时期的精神世界。
毛主席在青年时期就渴望探求大本大源,并博览群书,苦苦探索。但令青年毛泽东失望的是,环顾近世人杰,很少有真正掌握本源的。
青年时代毛泽东与不得不将目光转向中国历史上的圣贤豪杰。
他在《讲堂录》中就记下了曾国藩传《圣哲画像记》中的三十位“圣哲”,即:
周文王、周公旦、孔子、孟子、班固、司马迁、左丘明、庄子、诸葛亮、李贽、范仲淹、司马光、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张载、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许慎、郑玄、杜佑、马端临,顾亭林、秦惹田。
所列虽参差不齐,且又是借用曾国藩的选择排列,但大体反映了青年毛泽东对于圣贤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圣贤不仅是思想智识超群的人,还是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进入道德精神最完善境界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也是传统儒家心目中“可为舍身救人之事"的仁人君子。
青年毛泽东心目中的圣人,很有些像汉代大哲学家王充说的:“儒者论圣人,以前知千岁,后知万世,有独见之明,独听之聪,事来则名。”
但也有所变化,古代儒家所说的圣人是“不学自知,不问自晓”, 于是乎“圣则神矣。”显然,这样的生而知之并且直接等同于神的圣人,不是青年毛泽东心目中的圣人。他所说的圣人,是必须是学而知之,并且有长期的自我更新和磨炼过程,他们不是神,只是对本源之神具有特殊角度领悟力的人。
这或许就是毛主席后来能够成为伟人最初的文化浸染,他以圣贤为偶像,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并不断自我更新、自我磨砺,博览群书、苦苦思索、磨练心性,才为后来漫漫的革命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古代圣贤对毛主席的影响,我们不容忽视。
当然,毛主席之所以成为伟人,还有很多重要的其他因素,但青少年时期的这一切追问和浸染,已经为他的人生排好了基本的基因序列,即使没有所谓“时势造英雄”的时势,毛泽东也注定不会是一个凡人。
客观来讲,历代的古圣先贤们也是人,他们不是神,他们的思想当然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时代在变迁,当年是真理的东西在今天看来可能也不那么正确了,但还是有太多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