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讲堂录》里到底记了些啥?看完我彻底震惊了!
大学的时候,看了一部专门记录毛泽东、杨开慧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学习生活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
看第一次的时候,就深深地被震撼、感染!这部身负“红色主旋律”、“伟人传记”等枷锁的电视剧却曼妙起舞,红遍中国!光是央视,三个月内就重播五次!
剧中,在当时闻名全国的板仓先生杨昌济给毛泽东等人上的第一堂课就是《修身》,下面视频为剧中此片段。
这一堂课对当时的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青年毛泽东,在修身方面可谓是不遗余力。
他与朋友约定“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庭琐事。集中全部精力立志学习,从早到晚,读书不休。
在一师学习期间,他几乎每天都是起得最早的一个,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读书。课余时间他不是到阅报室看报,就是到图书馆找书。大家睡觉了以后,他还常常在饮茶室和走廊等处看书,因为这些地方的灯光是通宵不熄的。
一师读书期间的这些修炼、磨砺对毛主席后来的人生道路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一师生涯是他波澜壮阔传奇一生的开始。
据说,一师求学期间,他还留下了一万多字珍贵的《讲堂录》,是毛主席的课堂笔记。从没有见到过这本《讲堂录》,因此一直都特别好奇伟人的课堂笔记到底长啥样?毛主席当年在课堂上都听到了什么?青年毛泽东又到底在想些什么呢?这位被老师佩服、同学羡慕的“学霸”,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直到前几天偶然从朋友那里看见一本大红色布装版的《讲堂录》大书,眼前一亮,在朋友家看了整整一个下午。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微店购买)
这本《讲堂录》内容十分丰富,范围宽广,涉及修身、处世、治学及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内容,见解独到、精辟议论。在整个笔记中,充斥了大量毛主席认为值得谨记并践行的名人修身格言,我们读来也真的是如用圣贤之语言来荡涤自己之灵魂,令人发省。如:
谈到学习,他记载到:“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 他还特别重视在游历中学习、开阔心胸,如他写道:“游之为益大矣哉!登祝融之峰,一览众山小;泛黄勃之海,启瞬江湖失;马迁览潇湘,泛西湖,历昆仑, 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
谈到修身,他说,“程子曰:货色两关打不破,其人不足道也”“拿得定,见得透,无事不成”
……
《讲堂录》当中像这样的笔记随处可见,里面内容很多,很多道理极其精简,随便摊开一段来讲都可以讲好长一段文章,从这些零零散散的只言片语中,我们能够强烈感受到一个胸怀宏图远志的青年丰富的精神世界、向往的理想人格和努力追寻的人生境界。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