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史书都玩这些猫腻?毛时代彻底打破!爽!
什么是历史?历史是个什么玩意?
历史就是斗争过程,就是矛盾发展和解决的过程。旧的矛盾解决了,接着又是新矛盾;旧的过程完结了,接着又是新过程,于是形成无限发展的历史。
既然如此,那么史书的编写就本应该是展示这种矛盾的更替、J级的斗争才对呀,可我们的史书好像不是这个样子的!
我们在一般历史著作中所见的,只是个别事情的记录,或典章制度的说明,或片段史料的排比,而不是斗争过程的体现。换句话说,历史著作中所见的,只是静止,而不是运动。
为什么我们的史学著作一以贯之的是这种风格呢?最激烈的斗争挤到最不重要的地位,或以一二篇诬蔑的文章如逆臣列传或流贼列传了事。这种办法,用得很早,成了风气,成了替统治J级服务的典型;生产关系没有变动,这种办法一直占着优势。
所以过去的史书,尤其所谓正史,大抵都只详述已经成立了的朝代,而略述朝与朝之交的激烈斗争情形;换句话说,惯以静止为叙述的对象,不以斗争过程为叙述的对象。
这种办法,更可举最显著的两事以为证:一分类叙述,二分朝叙述是也。
(一)分类叙述的办法是极普遍的。编著史书的人大抵只注意到文字的记录,个别的史料,与典章制度等等,不认为这些内容里,尚有历史的自身或斗争的过程。
于是编著史书之时,尽量把这等等分成若干子目,如世系,如疆域,如内政,如外交,如文治,如武功,如外戚,如宦官,如实业,如民生,如学术,如思想等。
按照此等子目,将材料编入。编得愈有条理系统,而历史自身或斗争过程的完整性愈被支离,于是历史书变成了史料书或历史辞典。每一子目均有独立的意义,而从诸种子目的联缀上看去,始终看不出历史的自身或斗争的过程。
(二)至于分朝叙述的办法,朝与朝之间的激烈斗争,本应该为内容最丰富的单位,但为了所谓的“安全”,则不惜分割为二:一半划入前朝之末,作为该朝灭亡的原因;一半划入后朝之端,作为该朝开创的工作。从不想从正面去看朝与朝间的激烈斗争过程。
史书编写的这个问题直到毛主席时代才真正得到解决,以马克思主义立场、毛泽东思想编写史书,具有科学历史观的史书的诞生才有可能!
在毛主席时代,曾经出版过一本伟大的《中国通史》!为什么说它伟大呢?看看它的特点就知道了!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微店购买)
这套《中国通史》的编写,没有采用纪传体、编年体等常见的史书编写方法。为什么呢?因为这两种史书的体裁都各有缺点。
纪传体不适于编著通史,因为它破坏了历史自身的完整统一。纪传体常将完整的事分散,述于不同的纪或传之中,而通史却要求历史的完整统一。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