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追求要为天下奇,到底“奇”在哪里?王立华签名版新书上线!
一个从山区农民家庭走出的年轻人,为何能够成为改天换地的旷世奇才?为什么学生时期,他就能有“欲动天下”的志向,这是一个令人震撼无比的灵魂!
一个走出大山还没几年的省城师范生,一个毕业后连饭碗都不知道哪里找的年轻人,竟然把自己的志向关注点聚焦在“动天下”上,这无疑是一个惊世骇俗的另类想法!
如果没有令人信服的思路办法,敢说要“动天下”,不如说十个疯子,说好点儿也是青春期的梦呓,而毛泽东却似乎胸有成竹!
一介布衣,赤手空拳,怎样实现动天下的目标呢?他特别看重人心的作用,认为第一步就是要先动天下人的心。但问题又来了,怎样才能动天下之心呢?他似乎也想清楚了,答案是“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大源”。
具有大本大源,就是认识真理,把握万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这种本源,毛泽东认为就存在每个人的心中,虽然体现的多少和偏全不同,但总有几分存在。只要把握了每个人心中本来久又的真理,并以这样的真理去号召,天下人的心怎能不被撬动?怎能不产生强烈的共鸣?如果大家的心都动起来了,都与你的思想一致了,还有做不成的事吗?大家齐心合力去奋斗争取,国家还能不富强幸福吗?
用这样独到的视角看中国,他得到的结论必然独到!
毛泽东何以成为毛泽东?
在湖南一师的五年半时间里,对于青年毛泽东来说,是一个惊心动魄的蜕变升华期,也是领袖成长的关键奠基期。丈夫要为天下奇,立奇志、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能有那样特立独行的执着追求,能达到那样深邃独到的思想境界,后来能够成就那样的伟业、成为那样的伟人也就不奇怪了。
人与人有数不清的相同,为什么结局会有那么大的不同?如何生活才能达到人生目的?创业立世的可大可久之基是怎样打下的?本书为在校求学者、事业奋斗者、领导管理者,提供了难得一见的经典样本。
毛泽东追求要为天下奇,到底“奇”在哪里?
本书就围绕这个“奇”,从四个方面深入展开。即:立奇志、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
立奇志,读奇书,是书的前两部分。读起来或许没有一般故事的趣味,甚至会感到有些生涩艰深,但那却是学子毛泽东思想探索与升华的过程,是他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基石与灵魂,其中有直接穿透心扉的特别思悟乐趣,还有哺育领袖成长的特殊思想营养,内含关于宇宙、人生和事业的本原之学,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咀嚼品味、消化吸收。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王立华大校曾为闻所未闻的发现激动不已,那正是当今社会最缺乏的,也是很少有人讲起的妙道真经,所以书中不吝篇幅展开!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