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红旗谱》,写尽旧中国冀中人民的苦难与奋斗!

2022-09-21 3451 0
作者: 东风快递123 来源: 东风快递123

  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反映农民革命生活与斗争的小说为数不少,长篇小说《红旗谱》堪称其中影响巨大、出类拔萃的一部。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微店购买

  《红旗谱》的作者梁斌,1914年3月出生于河北省蠡县,自十六岁开始便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并开展了一些列的反帝活动。

  1933年,梁斌加入北方“左翼”作家联盟。次年,他以“高蠡暴动”为题材,创作发表了《夜之交流》。抗战时期,他积极参加我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和游击活动。

  1942年,他写出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由此开始形成了朱老忠的形象。次年,他仍以朱老忠为主人公,从二师学潮一直写到全国抗战爆发,将它扩写成约5万多字的中篇小说《父亲》,发表在《晋察冀文艺》上。这实际上成为他后来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旗谱》的雏形。

  解放战争后期,梁斌随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解放华中,先后在湖北襄阳和武汉工作。过去的亲身经历一直感动着他,促使他拿起笔来。

  正如他自己所说:“在这个时代中,一连串的事件感动了我。自此,我决心在文学领域里把他们的性格、形象,把他们的英勇,把这一连串震惊人心的历史事件保留下来,传给后一代。我觉得这是我的责任。《红旗谱》这部书,从短篇发展到中篇,从中篇发展成长篇,其中有些人物在我脑子里,生活了不下一二十年。”

  关于当时的创作动机,梁斌后来在《我为什么要写〈红旗谱〉》一文中回忆说:“我时时刻刻心中在想念着,怎样才能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把那些伟大的品质写出来。

  为此,才想到要写故乡人民的面貌,写故乡的民众,故乡的地方风光;我要把故乡的人物、性格、风貌、民族及地方风光,活跃于纸上,我不得不从这一方人民生活中,选择、提炼典型性的语言……我时常在想着,怎样才能使它成为喜闻乐见的文学创作,我选择了古典小说中的传统手法。

  在章法结构上,不脱离古典文学的民族形式;语法结构上,不脱离农民自己的语言,尽可能写得通俗一些,使有文化的农民看得懂,没有文化的农民听得懂。”

  终于,梁斌从1953年开始动笔,1958年出版第一部,到1983年三部全部出版!

  长篇小说《红旗谱》出版后,立刻震撼了中国文坛,其宏大的历史画卷、丰满的英雄形象和鲜明的民族风格,不仅为评论界人士所交口称赞,也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文艺报》刊发了大量关于《红旗谱》的评论文章,并于1958年编辑出版了《革命英雄的谱系——〈红旗谱〉评论集》。

查看余下6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