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红色资源 丰富红色文化:为因伤留守革命老区红军战士设立纪念场所的建议

2022-09-11 1803 0
作者: 侯瑞岭 来源: 红歌会网

  八十五年前,历经千山万水、艰难险阻的中国工农红军取得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的伟大胜利。红军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九三七年秋,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有七万多人,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中,经过了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这批红军战士始终坚守信仰,忠诚担当,南征百战,是人民军队中的精锐和骨干。他们作战机智勇敢、冲锋陷阵、出生入死、百折不饶,大部份血染沙场,锲刻着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印记。建国初期老红军仅幸存五千余人,当中绝大部份担任党和国家、军队中领导人和高级领导干部。因伤留守的红军战士在老区的革命和建设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红军战士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和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铸造了永不褪色的红军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随军征战中,有一批身负重伤红军战士留守在革命老区并定居下来,或由于需要转入地方工作。因伤留在苏北老区的就有152位红军老战士,分别来自赣、陕、湘、鄂、晋、冀、鲁、豫、川、贵、宁、桂、闽、甘、皖等革命老区。在养伤期间,他们与老区人民患难与共,结下鱼水深情。建国前协助地方搞军事训练,剿匪反霸,组织支前;建国后多数担任基层职务,不居功自傲,处处起先锋模范作用,受到了社会的尊敬与爱戴,有的还成为全省、全国的先进人物,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如今这批红军老战士都已先后逝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非常值得收集、纪念和传承,这也是独有的红色资源和珍贵的革命遗产,应当得到充分的利用。如不能及时挖掘出来,则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湮没。

  近年来,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全国对县级以下英雄烈士纪念设施进行全面整修,营造尊祟英烈、捍卫英烈的浓厚氛围。中央办公厅印发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中,提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用好红色资源,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文,把稳妥建设军人公墓,作为褒扬纪念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伤留守革命老区的红军老战士深受人们的尊祟,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盛誉,烙下了独有的红色印记。建国后,各地对这批红军老战士在政治上、生活上是力所能及的关心和爱护,每逢重要纪念活动被作为革命英雄、功臣特邀参加,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中长期发挥着典范作用,在地方史志中有着他们英名的记载。他们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浴血奋战,饱经磨难,在枪林弹雨中幸存,不惧风险,敢于胜利的风骨与品质永存,永远值得人民怀念。现在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这批作出巨大贡献的红军老战士、老英雄。挖掘这个红色资源,既能深入营造尊崇英雄、烈士的浓厚氛围,不断深化国防教育,又能适应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动,同时吸收外国强军的一些做法。挖掘因伤留守红军老战士这个特有的红色资源,有着特定的历史意义与现实的教育意义,更是强军固本、英雄烈士褒扬纪念工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丰富红色文化的内容之一。为此特建议如下:

查看余下3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