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重返红军血战现场

2019-07-11 2717 0
作者: 记者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 题: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重返红军血战现场

  新华社记者朱超、袁汝婷、夏军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图文互动)(1)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重返红军血战现场

  这是位于广西全州县凤凰镇的凤凰嘴湘江河段(6月2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在巍峨雄伟的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湘江如一条丝带静静北去。

  青山历历,碧水悠悠;湘江两岸,美丽如画。85年前,数万红军战士用鲜血与生命,突破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这是一场攸关红军生死存亡之役。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联名发出“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宣言,红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用生命与鲜血打开一条通路。

  这是红军长征出发后最壮烈之战。

  重返红军血战现场,一草一木皆忠魂。

  牺牲:赴汤蹈火谱史诗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图文互动)(2)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重返红军血战现场

  人们在广西灌阳县的新圩阻击战陈列馆参观(6月28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桂北灌阳新圩阻击战陈列馆,酷暑挡不住瞻仰者的热情,馆内摩肩接踵。

  简陋的武器、朴素的军装、烈士的遗物……陈列品将人们的思绪拉到85年前。红军从湖南道县出发,强渡湘江时,30多万敌军已形成一个“口袋”,试图将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

  为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工农红军奋不顾身,与装备优势巨大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红三军团第五师第十四、十五团和军委炮兵营,在新圩阻击桂军进攻,受命“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持三天至四天”。红五师参谋长、红十四团团长以及副团长、参谋长、政治处主任都壮烈牺牲。

  红三军团第四师在界首光华铺打响阻击战。在同一天内,红十团团长沈述清和接任团长的杜中美相继牺牲。

  红一军团第二师在脚山铺阻击湘军三个师。敌军的兵力越来越多,在十多架飞机掩护下,攻势越来越猛。五团政委、已身负重伤的易荡平,在敌人逼近时,要求警卫员对他开枪,警卫员不忍心,他夺过警卫员的枪,将子弹射向自己,宁死不当俘虏。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图文互动)(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重返红军血战现场

  人们在广西灌阳县的新圩阻击战陈列馆参观(6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中央红军以巨大代价杀开一条血路,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及直属机关得以顺利通过湘江。此役结束,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减为3万余人。

  湘江沿岸仍保留着战场遗址,绿树丛中隐现昔日的战壕。在这里找到的红军遗骸,往往伤痕累累、残缺不全。沿途各种各样的红军墓,有的宏伟高大、有的只是一个小土堆;有的葬有将士骨骸,有的仅是衣冠冢;有的刻有英烈的名字,更多的是无名无姓。

  据权威统计,红军在整个长征途中,共作战660余次。平均每行军一公里,就有三四名红军永远倒下。就这样,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长征这一“人类大无畏精神的史诗”。

查看余下6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