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准 :朝鲜农业发展的成就与挑战
导 语
提起朝鲜,你会想到什么,是核武器、贫穷,还是饥荒?你又可知,在1980年,朝鲜实际人均GDP水平远高于印度和中国,也高于世界上其他许多的发展中国家?彼时,朝鲜还提供免费医疗、教育等福利,提供高质量住房和大力度的住房补贴、还有集体供暖和公共交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经济表现良好的国家,何以在苏联解体之后出现大规模食物短缺和饥荒?
从经济指标来看,朝鲜在最初三十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0年至1980年,其人均GDP年增长率为4.5%,约为美国的两倍。尽管从一开始就得到苏联和中国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慷慨支持,朝鲜领导层仍然强调了“主体”的核心思想,即自主思考和自力更生。粮食自给自足也是朝鲜主体思想的一部分。因此,朝鲜推行了彻底的农业工业化。
整个70年代和80年代,朝鲜都热情地接受了以工业石油和化学农业为基础的绿色革命。即便忽视这个过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影响,这种工业化农业模式实质上也与朝鲜的“主体”思想中蕴含的核心精神相矛盾,因为建立在日益增加的石油使用之上的农业体系根基不牢。朝鲜并没有石油资源,就需要从国外获得石油来维持工业化农业的发展。长期的贸易逆差和外债也导致朝鲜越来越依赖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候,这种策略是有效的。然而,当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在1980年代末以各种方式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朝鲜也毫不意外地进入了危机阶段。
在前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中,朝鲜是唯一一个在苏联解体后经历严重粮食短缺和饥荒的国家。但对比其他食物短缺严重的国家,朝鲜的国民人均收入却相对较高。换句话说,朝鲜是理解当代世界食物短缺问题的一个独特案例。因此,重新审视朝鲜的粮食问题,对平衡好坚持社会主义斗争和追求食物自给自足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看来,鉴于朝鲜的客观条件,从绿色革命鼎盛时期建立的旧式工业化农业体系过渡到更务实、有效、生态的农业模式,才是更明智之举。
作者 | 许准,现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Science & Society编委和通讯编辑,Journal of Labor and Society副编辑,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美国麻省州立大学经济系,研究兴趣包括政治经济学、发展研究、思想史等。
翻译&校对 |袅袅炊烟、飞白、侯泠、Ripple、藤壶、于同
责编 |Ripple
排版 | 侯米
宣传画标语:让我们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