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冻死大批志愿军战士因中央政府委员出卖情报给美国
张东荪(1886年12月9日-1973年6月2日),原名万田,字东荪,曾用笔名圣心,晚年自号独宜老人,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人。中国哲学家、政治活动家、政论家、报人。曾为研究系、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之一,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秘书长。1949年以后留在中国大陆,曾当选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1950年代初被控向美国泄漏国家机密情报,后死于狱中。
1949年元月下旬,张东荪与费孝通、雷洁琼等人到石家庄西部的西柏坡拜会了毛泽东。会谈中,毛泽东对张东荪的“中间路线”主张和反对外交“一边倒”的观点进行了批评,认为包括张氏在内的很多知识分子存在严重的“亲美”“恐苏”思想。这次谈话让张东荪的情绪一度低沉,但并未使他改弦更张,特别是他坚持认为中国要想发展就不能和美国交恶,中国不能充当美苏两大国冲突的牺牲品。正是这一“顽固立场”,成为他在政协会议投票时“反常”的原因之一,并为后来发生的“叛国案”埋下了伏笔。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在北平成立,张东荪以民盟中央常委身份参加;9月21日,新政协第一届会议开幕,张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9月30日,张东荪与周恩来等56人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0月19日,张被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任命为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
今看“张东荪叛国案”,可用“不可思议”一词--既对其案,亦对其人。
自从与毛泽东因“一边倒”问题发生争论以来,张东荪感到说服中共改变外交方针是不可能的,便本着其一贯坚持的“中间路线”思路,企图借助个人的声望,利用民间渠道向美国方面表示,中国并无与美国对抗的意图,希望美国不要把战火烧到中国来。正是在这种心理支持下,当张东荪碰到了自称与美国方面有联系而实为美国特务的王志奇(又名王正伯)时,便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1950年初,王从天津来告诉张东荪,美国决心打第三次世界大战,并正在进行计划,张东荪认为世界局势果然按他的预想发展了,充满了焦虑,他对王志奇说:“能不能把一个意见传达给美国,就是打起仗来千万不要打中国,留着中国,且看将来。”在与王志奇接触的过程中,为了表示自己的分量,张东荪拿出了一份政协名单,并将其中认为可与他自己合作的人用笔勾出。
身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却幻想依靠个人的力量和声望打通中美关系,真不知道张东荪为何有如此之念想!他难道就没有意识到,当时他提供给王志奇的一些资料将有可能被人利用,这种私底下的运筹国事绝对是不允许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