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体系的基本矛盾与苏联解体

2021-12-16
作者: 陈人江 来源: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作者:陈人江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21年第11期

  [摘要]苏联的诞生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三重基本矛盾交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增加了世界体系新的基本矛盾,并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矛盾成为世界体系的主要矛盾。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构成苏联等现实社会主义一国内建设胜利的终极障碍。能否实现向未来新世界体系(即共产主义)的过渡,取决于社会主义国家能否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诸多矛盾的关系。苏联的解体意味着苏联在处理世界体系矛盾上的失败:它没有有效利用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相反还扩大了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从而失去了反帝反资反霸权的同盟军。戈尔巴乔夫政府对世界体系主要矛盾认识错误,对美国抱有幻想,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苏联解体 世界体系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苏联的诞生和解体都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至今500多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中,资本主义作为一种世界体系,首次遭遇了它的制度性替代者,这就是苏联和以其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及20世纪的社会主义阵营,是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自身的巨大矛盾中产生的,又是在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各种关系中发展的,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构成了以民族国家为基地的现实社会主义的终极限定因素。苏联的解体,一方面既是自身社会主义模式改革的失败,另一方面也是它突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构建一个替代性世界体系的失败,同时国内建设与对外关系两个因素之间又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变化使我们获得了对世界体系更为真实和清晰的感受。在苏联解体30周年之际,站在开创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高度,我们以世界体系的广阔视野来重新探讨苏联解体问题、审视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和教训,具有重大、迫切的现实意义。

  一、世界体系的基本矛盾

  16世纪初世界市场的出现开启了资本主义自身的世界历史进程,直到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推动真正的国际分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步建立,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世界体系论”代表学者之一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Wallerstein)认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就是现代世界经济体系,它包含三层结构:世界市场是其基础;在世界市场之上是依托于主权民族国家的国家间体系(interstate system);最上一层是世界文明(或意识形态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以下简称“世界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漫长历史,贯穿着殖民征服与劫掠、西方资本的海外扩张以及对世界市场霸权的争夺,从而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不断出现新旧经济中心的转换。这种转换表现为霸权的更替,例如重商主义时期的荷兰霸权,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英国霸权以及当下的美国霸权。每个霸权从兴起到衰落、终结形成100年左右长短不一的霸权周期关于世界霸权的讨论有诸多文献。在霸权的认定上人们的看法大体相同,但在更具体的问题上又莫衷一是。例如从15~20世纪,阿锐基(Giovanni Arrighi)划分了四个霸权周期:热那亚、荷兰、英国和美国;莫德尔斯基(George Modelski)把西班牙看作16世纪的霸权;沃勒斯坦等人则把哈布斯堡王朝看作荷兰之前的一个重要霸权;关于法国是否是17世纪的一个霸权国家,存在着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与其他人的争论。而在每个霸权周期的时间长度划定上也存在着不同的意见。霸权国家不仅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也在国家间体系和文明体系中起支配、控制作用。列宁关于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表明,霸权竞争(包括大国战略竞争)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永恒的矛盾表现形式。

查看余下9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