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宪法——社会主义的管理学思想

2021-04-28 3607 0
作者: 航行大海 来源: 乌有之乡

  摘要:鞍钢宪法是社会主义的管理路线,是社会主义政治挂帅的。鞍钢宪法的推行有助于推进无产阶级专政与无产阶级大民主,在人民当家做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鞍钢宪法推进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在建设共产主义事业上意义重大。

  关键词:鞍钢宪法、社会主义、管理、劳动关系、无产阶级政治

  鞍钢宪法,即坚持政治挂帅,加强党的领导,大搞群众运动,坚持干部参加劳动,群众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实行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的三结合,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

  鞍钢宪法诞生于60年代初,是由鞍山钢铁公司所总结的一套管理经验。在上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人民群众有着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有了一定的当家做主的意识。但是,新中国建立后,进行城市与工业建设的经验并不成熟,同时因为与苏联的关系密切,因此很大采用了苏联的企业管理制度,即马钢宪法。这个“宪法”就是指以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冶金联合工厂经验为代表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其特点是实行一长制、搞物质刺激、依靠少数专家和一套繁琐的规章制度、冷冷清清地办企业、不搞群众性的技术革命。但是,这一制度造成了管理层与工人间的对立激化,有把人异化为“物”的压抑性倾向。因此,为了更好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贯彻毛泽东思想,反对修正主义及帝国主义,对管理及劳动分工的变革是很重要的。这是现实层面的需要,又有对建国前中共实行有民主管理及人文关怀色彩的“三湾改编”、“延安经验”的继承,又离不开鞍钢劳动模范孟泰、王崇伦和马宾总工程师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实践。

  坚持政治挂帅:

  毛泽东说:“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在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公有制,推进抓革命,促生产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政治与技术不是对立的、脱离的,政治是可以推进业务发展的。政治挂帅为无产阶级开展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大革命运动提供了精神指引,为无产阶级与广大劳动群众联合起来,实行民主专政提供了可靠保证。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上海异形钢管厂,工人们把各项生产任务同国家的革命与建设紧密结合,胸怀全局,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他们大力生产新品种,尽管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有时本厂也会亏本,但有助于使用单位配套上马,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广大工人们勇挑重担,发扬大庆精神,不断学习实践新技术。工厂群众学习毛泽东著作《矛盾论》、《实践论》等,他们运用创新方法用小水压机代替大水压机,解决设备问题。在三结合的小组下,他们开展“一专多能”活动,操作与制造设备两不误,实现了产品设备与品种的成倍极大增长(1973产量比66年前最高产量增加4倍,品种规格则比66年前增长近4倍)。

查看余下8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