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与苏联败退阿富汗: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34年前的今天,1988年5月15日,无比强大的超级大国——苏联开始从阿富汗撤军,宣告了这场侵略战争的最后结局。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负责监督撤军的,是由中立国芬兰将军劳利·赫尔米宁率领的联合国观察员小组。

  34年后的今天,正当俄乌战争陷入战略相持阶段,谈判陷入停顿,局势发展不明确之时,已经奉行了70年中立政策的芬兰突然宣布:将放弃中立,加入北约!

  这个消息一出,立马遭到了俄方的强烈抵制:普京在应邀与芬兰总统尼尼斯托进行通话时表示,这将是一个错误;俄公司已暂停向芬兰出口电力,并表示还将考虑实施报复。

  小兵觉得,芬兰选择的时机是非常巧妙的,迫使已经陷入乌克兰战场的俄罗斯可能不会对芬兰采取特别大规模的制裁或报复。

  而对俄罗斯来说,来自南方和北方的地缘政治压迫感将会更强,北约新一轮的东扩借着战争制造的紧张态势,又迈开了新的步伐,俄罗斯的战略生存空间无疑又将被压缩了。

  如今,西方所谓“民.主国家”的裂痕被内部团结的呼声掩埋,乌克兰将会获得更多的来自军事、情报、经济、政.治和外交方面的援助,其国民坚决的反俄情绪和力量将持久性的增强……

  也许,乌克兰方面的战略反攻阶段,可能在不久就会到来:在国内重建得到欧盟的大力支持后;在接收到西方提供的大量先进军事武器(防御性和进攻性)之后;在乌军经过短期训练,能运用那些武器之后;在俄罗斯经济遭受更大损伤、外交遭受更大孤立之后……

  届时,俄罗斯又何以自处呢?

  普京所希望达成的——乌克兰非军事化、去纳.粹化,不加入北约,中立,承认克里米亚半岛是俄罗斯的,承认顿巴斯两个州独立等目标,有多少最终能够实现呢?

  会不会适得其反呢?

  这不得不让小兵想起可以类比一下的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那个让大英帝国、社会帝国主义和美帝国主义纷纷折戟沉沙的坟场。

  有人说,这一次俄乌战争是因为乌克兰2014年的那场革.命的延续,从那时起乌就变成了一个亲欧反俄的政.府,所以才有了俄罗斯支持的克里米亚公投。

  有人说,乌克兰如果加入了美国主导的军事同盟,那么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将受到重大威胁,所以他才不得不出兵。

  这些理由,其实早在1979年的阿富汗就上演过。

  1、早在20世纪50年代,当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围绕着普什图尼斯坦问题发生争执时,苏联就通过支持阿富汗来打击亲美的巴基斯坦。

  2、在美苏争霸中,苏联继承沙皇南下战略的衣钵,企图以阿富汗为基地,打通从陆上直下印度洋的通道。

查看余下6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