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毛主席赞誉为“新疆的领袖人物”赛福鼎的文人情怀
赛福鼎·艾则孜,是公众熟知的一位杰出的社会政治活动家,曾任第十、十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一至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新疆军区第一政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委、自治区政府主席。毛泽东称他为“新疆的领袖人物”。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位卓越的作家、诗人。那就让我们来见识一下作为文人的赛福鼎吧。
展露文学天赋
1915年3月12日,赛福鼎出生于新疆阿图什一个开明的爱国实业者家庭。其父喜好音乐、诗歌,提倡新式教育,赛福鼎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幼喜爱读书,以至于酷爱文学、音乐,并成为一生的爱好。高中毕业后,他被遴选为喀什行政公署秘书。1934年,阿图什地区的新式教育兴起,在好友的邀请下,赛福鼎辞去工作,担任了小学校长兼教员。
那时,盛世才把持的新疆政府奉行“联俄联共”政策,派遣一批新疆青年赴苏联乌兹别克塔什干中亚大学留学,赛福鼎为其中一员。留苏期间,他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奠定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思想基础。同时他还阅读了不少诗歌、小说、散文和文艺理论方面的名著,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1937年底,赛福鼎毕业回国,在参加盛世才开办的迪化(乌鲁木齐)政治训练班学习时,大胆发表抨击当局的言论,被视为“激进青年”,发配到边境塔城新疆日报社塔城分社工作。赛福鼎觉得报社与文字打交道,又能接触了解社会,很符合自己的志趣。
赛福鼎在报社谨慎做人,认真做事,把报社安排给他的校对工作做得一丝不苟,还向报社汉族同事学习汉语。工作之余,他埋头读书,钻研业务,争取早日当一名编辑。功夫不负苦心人,一年后他当上了《塔城报》维文版的编辑。他深入民众,了解社会底层情况,经他编辑的版面群众性、新闻性明显提高,受到读者欢迎,报纸发行量显著提升。
◆赛福鼎·艾则孜
从这时开始,赛福鼎的文学天赋得到展现。同大多文学青年一样,他也从写诗起步。1938年,他创作的一首诗《统一战线》发表,他用诗的语言呼吁民众,建立起最广泛各族各界抗日统一战线,斩断蹂躏我大好河山的日寇的铁蹄,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由此便一发而不可收,他的一些充满激情的诗作在《塔城报》《革命青年》《新生》等报刊上发表,在塔城引起不小轰动。
这便更激发了赛福鼎的创作热情,他的短篇小说处女作《孤儿托合提》在《新生》报上发表,作品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悲剧故事,一维吾尔农民在水坝将要决口时,受迷信的蛊惑,竟把一个孤儿活埋在坝基之下,以求得大坝安全,结果事与愿违。此作是维吾尔文学史上第一篇具有现代意义的小说,开启了一个古老民族文学发展的新开端。在《孤儿托合提》之后,他又发表了《两种景色》《当代奴隶》《痛苦的记忆》《遗物》《光荣的牺牲》等5篇小说。《遗物》《光荣的牺牲》是以反对日本侵略题材的作品,透出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