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对俄国自由主义民粹派社会改革纲领的批判
在《列宁对俄国自由主义民粹派主观社会学的批判》一文中,我们回顾了列宁对俄国自由主义民粹派的哲学世界观基础和以唯心主义历史观为核心的主观社会学的批判,明确了以米海洛夫斯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民粹派的主观社会学,是代表俄国农民小生产者和市民小资产者阶级利益的社会学说;米海洛夫斯基等是一帮农民小生产者和市民小资产者阶级的思想家,是以“真正‘人民之友’的思想和策略的表达者自居”、反对俄国社会民主党人、阻碍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俄国传播和发展的“最凶恶的敌人”。在本文,我们将以列宁对自由主义民粹派主观社会学的批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列宁对自由主义民粹派的代表人物、“公开同社会民主党人作战”的、《俄国财富》杂志的“实践家和政治家”克里文柯等人泡制的关于俄国社会改革纲领的批判。
一、社会改革策略、理论依据之批判
克里文柯等人为了给自己泡制的关于19世纪末期俄国社会改革的经济政治纲领打开销路,便在他们以唯心主义历史观为基础的主观社会学的指导下,找出自己关于俄国社会改革的理论依据,说什么俄国“‘人民工业’即手工业同资本主义工业”是完全对立的,不存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劳动者受剥削受压迫的原因不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在政府的“政策”,即“土地政策、赋税政策”等等的“缺点”。①克里文柯等人的这套理论观点,受到了列宁的严厉批判。
针对克里文柯等人关于俄国“人民工业”即手工业同资本主义工业完全对立、不存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论点,列宁指出:这种理论,只是把所谓人民工业即家庭手工制大生产与资本主义工业完全对立起来,“远没有说明它的经济组织”。①从他们所列事例来看,这里的“家庭手工制大生产”,也是“劳动受资本奴役的关系占优势。”②这种公然无视事实的态度,只能说明“‘人民之友’也和俄国一切自由派一样,他们总的倾向是掩盖俄国的阶级对抗和对劳动者的剥削,把这一切说成不过是‘缺点’。”③
接着,列宁便批判了这一理论所隐含的形而上学方法论。他指出:“克里文柯先生讲到资本主义总是直接从机器工业讲起,而绕过了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这是一种普遍流行的错误。其影响之一就是使人们忽视了我国手工业的资本主义组织。”④其实,家庭手工制大生产已经具备了资本主义工业形式的一切标志:“商品经济已经达到高度的发展,生产资料集中在个人手中,工人大众遭到剥夺,他们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只好把劳动用在别人的生产资料上,他们不是为自己做工,而是为资本家做工。显然,就手工业的组织来说,这是纯粹的资本主义;同大机器工业相比,它的特点就是技术不发达(主要是因为工资低得不成样子),工人还保留一小块土地。后一种情况特别使‘人民之友’困惑不解,因为他们同十足的形而上学者一模一样,习惯用赤裸裸的直接矛盾来思考:‘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