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属中央军委的唯一战略机动部队,为何没有形成第五野战军?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征战史上,有一支曾与“四大野战军”齐名的英勇之师,纵横驰骋于华北大地上,凯歌行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这支英勇之师,就是直属中央军委领导的我军唯一的一支战略机动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野战部队。
华北军区野战部队是由抗战时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主力和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一部编组改建而成。三年解放战争,华北军区野战部队以伤亡近24万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101万人的辉煌胜利,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晋冀鲁豫野战军的成立及野战纵队的扩编
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时,为了最后消灭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并制止内战危机,中共中央于1945年8月11日发出指示,要求各战略区编组“超地方性的正规兵团”。8月20日,中央军委决定各战略区就现有兵力迅速抽出二分之一或五分之三,编为野战兵团,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实现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遵照这个指示精神,刘伯承、邓小平令所属太行、太岳、冀南和冀鲁豫的八路军部队,分别编组成1至3万人的野战兵团。同日,晋冀鲁豫军区成立,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滕代远、王宏坤任副司令员,薄一波任副政治委员,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辖太岳、太行、冀南、冀鲁豫军区。
9月初,晋冀鲁豫军区以冀南、太行、太岳军区部队主力分别编成冀南、太行和太岳纵队。9月10日至10月12日,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发动上党战役,歼灭国民党军13个师1个挺进纵队3.5万余人,给进犯解放区的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该战役是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抗战胜利后对国民党军的第一个大战役,胜利地巩固了解放区,有力配合了党在重庆同国民党的和平谈判。
◆1945年8月20日,刘伯承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25日与政治委员邓小平等从延安返回太行山前线,在山西黎城长宁机场合影。
10月7日,晋冀鲁豫军区以冀鲁豫军区主力部队为第1纵队,将冀南、太行、太岳纵队依次改为第2、第3、第4纵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军区主力举行邯郸战役(也称平汉战役),歼灭沿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北犯的国民党军第十一战区部队2万余人,争取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编第8军军长高树勋率近1万人起义,粉碎了国民党军打通平汉铁路的企图,阻滞了国民党军队向华北等解放区的推进,掩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东北的战略展开。11月上旬,起义部队遵中央军委电令改编为民主建国军,列入晋冀鲁豫军区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