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毛刘最后一次会面,毛主席给他推荐了三本书


  很多人都知道,1966年前后,毛刘的分歧越来越大。

  可您也许想不到,在1967年3月以前,毛主席并还没有把刘的问题看成敌我矛盾的性质。

  1966年9月,毛主席说,刘的检讨“基本上写得很好,很严肃”。

  毛主席还指出:“北京的问题,到现在可以说基本上解决了”。

  其实,毛主席从来都是希望犯“错误”的干部要正确对待问题,始终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毛主席一再强调:“路线错误,改了就是了”,“你们过不了关,我也着急呀”。

  1967年1月13日夜,毛主席派车接刘到人民大会堂谈话,这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最后一次会面。刘再次提出:

  1、他承担这次路线错误的责任,尽快把受到冲击的广大干部解放出来工作。

  2、他请求辞去一切职务,携带妻子儿女去延安或湖南老家种地。

  而毛主席则要他“好好学习,保重身体”。

  据刘的卫士长李太和回忆:刘回来以后,我看他面容很高兴。”3天之后,毛主席在会见外宾时说:刘以后还是要选他当中央委员。

  而值得注意的,毛主席在会谈中推荐给刘看书,其中包括:德国动物学家海格尔的《宇宙之谜》,法国哲学家狄德罗的《机器人》,还有一本是中国刘安的《淮南子》。

  而通过这三本书的解读,我们则能深入理解毛主席希望刘在哪些方面需要学习,需要进步,也更能理解毛刘分歧的哲学根源。

  海克尔是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唯物主义代表和无神论者,恩格斯、列宁都曾高度赞扬他的著作《宇宙之谜》。

  1975年,毛主席曾与访华的西德总理施密特,花了十分钟的时间讨论了海克尔的书。

  海克尔认为,一切在流,一切在变,世上万物没有终极目标,有的只是状态。

  而毛主席认为,人类社会一直在发展变化,反对革命胜利后就不再有矛盾的观点,相反,他认为要继续革命。毛主席给刘推荐这本书,可能是他想让对毛主席晚年探索表示困惑和不解的刘懂得事物发展的规律是“运动”、“变化”、“革命”,以及“有问题才革命,革了命又出问题”。

  对此,毛刘早已有了思想分歧。早在1943年毛主席在刘给续范亭信上的66条哲学批语,已经展现出了他们在哲学上的分歧,小兵此前曾专门在文章中谈过这个问题。

  而另外一本书《机械人》的作者狄德罗也认为,运动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由于物质不断运动,永远处于变化的过程中,所以新鲜的事物层出不穷。这些思想,显然在启迪着毛主席的新探索。

  至于第三本书《淮南子》,被称为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有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查看余下3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