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东: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
原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鲜明宣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
6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党和国家事业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希望共青团中央深入贯彻党中央要求,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赋予的使命任务,传承弘扬优良传统,坚持改革创新,更好把青年一代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接续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共青团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任务,组织动员广大青年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青春的朝气锐气。
在探索追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中,中国青年留下了自己的奋斗足迹,燃烧了青春激情——近代民族危机最先唤醒了不同阶层的青年群体。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之际,他们主动或被动、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器物、制度、文化等层面,孜孜以求探寻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可行路径。现代化是常为新的,而今,从科研一线到田间地头,从雪域高原到大江南北,中国青年正秉承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面向未来,中国青年必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中续写更加辉煌的青春篇章。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动员引领广大团员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挺膺担当,《中国青年》杂志推出专题《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中国青年》。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得中国式现代化备受关注。而回顾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可以看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代代中国人在经历了无数挫折、失败的探索之后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接力奋斗的伟大创造。特别是在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从毛泽东同志到习近平同志,我们党的领袖带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以苏为师”到实现“以苏为师”“以苏为鉴”相统一,从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到成功创造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凸显深刻的历史必然性的同时展现了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选择:中国的现代化只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鸦片战争爆发后,曾经是天朝上国的中国在西方侵略下处于国家衰落、民族危亡的境地,一部分中国人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指导下开始向西方学习,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也试图通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一系列尝试来自我拯救。近代中国开始努力实现从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的转变,“中体西用论”“中西互补论”“全面西化论”等思潮开始兴起并影响了不少中国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现代化的概念,但通过实现工业化走向现代化的思路已较为明晰,但走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仍是当时的主流思想。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