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斌: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化建设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回答了处在新的历史方位的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引。我们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原则,通过创新解决人口大国发展动力问题,持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现代化建设。
01
引领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
新发展理念是时代智慧的精华和实践探索的硕果,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极其鲜明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是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中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动力支撑,也是发展速度、质量、效能及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工业国,但创造新产业、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还不够,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还有一些困难,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现代化动力问题,指明了新时代推进现代化进程的第一动力是创新。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增强创新能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是中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也是增强发展整体性协调性的关键所在。协调发展,反映了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解决我国发展问题上的方法论意义。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或地区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追求发展的速度,尽量做大经济总量。但达到一定水平后,就要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如何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在补齐短板上精准发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着力提升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高度关注的全局性问题。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