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妍 刘冲|中国式现代化: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2023-09-25 718 0
作者: 段妍 刘冲 来源: 中国历史研究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这一论述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本质,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打破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思维定式,以崭新的思路丰富和拓展了现代化路径的多元性以及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对世界现代化进程与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优势,对于现代化建设具有支撑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带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质与文明基因,并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贵资源的基础上,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养。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文明基因和精神追求,为实现现代化提供重要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力量。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绝非偶然,它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之上的实践创造。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决定了中国要走一条不同于以往任何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道路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刻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党始终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结合时代特征赋予其丰富内涵,从而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革命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思想相结合,赋予“实事求是”以新的内涵,破除了当时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倾向,有效解决了中国革命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条件。1979年,邓小平提出建设“小康之家”的设想,并谋划了到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科学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方向。进入新世纪以来,江泽民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政以德、德主刑辅的治国之道,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传统文化意蕴。胡锦涛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理念,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治国理政智慧,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重要理念,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使之更加契合人类文明发展的价值诉求。可见,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积淀中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奠定了深厚基础,使其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

查看余下8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