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本立:文革回响录

2024-01-07 13097 5
作者: 敖本立 来源: 陈洪涛V

  敖本立,湖南岳阳人。1965年从部队复员后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前身)。适逢文革爆发,他积极响应,成为中央财金学院的学生造反派头头和国务院财贸口“造反组织”负责人之一。也因此在1970年的清查“五•一六”分子运动中,被关进秦城监狱长达四年。虽然1975年5月得以释放,但文革结束后,他仍因“历史问题”无法在北京容身,不得不南下深圳谋生。

  作为文革运动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敖本立不仅有着澄清历史真相的“文革情结”,而且力图跳出个人得失、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研究文革历史、总结文革理论。

  他在香港创办“中国文革历史出版社”,专注于文革史料的挖掘、整理。已先后出版《戚X禹回忆录》、《清华蒯大富》、《王大宾回忆录》,以及聂元梓的《在文革漩涡中》、孟祥勤的《学部文革亲历记》等高质量的文革史著,在学界引起巨大反响。尤其是他主导策划并全程参与整理的《戚X禹回忆录》,以其珍贵的史料价值和政治价值,被誉为“文革史记”。受到海内外不同群体、包括左中右等政治观点截然对立者的一致重视。

  敖本立在抢救文革史料的同时,自己也笔耕不辍。目前已完成《“亲历与思考”系列》。其中包括《周恩来要我批陈云》、《周恩来与财贸口“二月逆流”始末》、《周恩来与清查“5.16”运动》、《周恩来与文革抓叛徒》、《周恩来领导财贸口文革史料汇编》、《我与张G丽在深圳打官司》等书籍。

  本文系敖本立对文革多年研究思考所形成的观点。很多认识引人深思,值得借鉴。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经作者同意,首发此文。(洪涛,2023年12月26日)

  一、毛泽东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一)毛泽东毕生追求解决的社会问题

  1.吃饭问题中两极分化、贫富对立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演变、发展中的最大最根本的问题

  人们追求平等、自由、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是因为人类社会始终存在不平等、不自由、不公平、不正义问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早在1500年前唐代诗人杜甫的这句诗,就生动描述反映了社会中贫富对立、不平等、不公平的现象。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这个社会问题就有着深刻的感受。1936年,毛泽东对访问延安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过影响他一生的一件事情。毛泽东说:“我始终忘不掉这件事”。

  影响一生,终身不忘的这件事,就是当年湖南发生严重饥荒,成千上万人,饿饭的人,去抚台衙门请求救济时,抚台傲慢地回应:“为什么你们没有饭吃?城里有的是,我就总是吃得饱饱的”。这种饱汉不知饿汉饥,官府镇压穷人的事,毛泽东说:“对于他们受到冤屈,我深感不平。”

查看余下9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5条)

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