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大战役看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思维|把握大势 科学预见

2024-03-14 655 0
作者: 金冲及、邵建斌 来源: 求是网

  战略思维能力,对担负领导工作的人来说,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总书记多次向各级领导干部提出“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要求。

  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战略思维,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解放战争中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充分彰显出这一点。2024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平津战役纪念馆时指出:“这次看了平津战役纪念馆,三大战役纪念馆我都看了。三大战役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以经典之作载入史册。”总书记语重心长:“我们对这些历史都很早就了解,但还要学而时习之,反复琢磨、吸取营养,从中去提炼、去升华我们的领悟。”

图片

  三大战役战场在东北、平津和江淮地区,而指挥中枢则是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作战指挥部,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最小的指挥所”里,中国共产党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军事战役”。周恩来同志曾经风趣地说,我们这个指挥部一不发枪,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就是天天往前线发电报,就把国民党打败了。图为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同志起草的相关电报(复制件)。西柏坡纪念馆供图

  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第二年1月31日结束,历时4个月零19天,对整个解放战争全局具有决定性意义。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摧毁。这以后,国民党当局兵败如山倒,解放战争胜利在望。不论战争规模还是战果,三大战役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属罕见。

  为什么三大战役会这样发展,并导致这样的结局?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人心向背这个根本因素决定的。在这场战略决战中,中国共产党坚决站在最大多数受压迫民众一边,为他们的利益而战,得到他们的全力支持,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同时必须看到,作战指挥也极为重要。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战争的胜负,主要地决定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这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不仅仅如此,还决定于作战双方主观指导的能力。”三大战役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从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高度着眼,深思熟虑、多谋善断,妥善应对种种复杂局面,展现出高超的战略思维能力。

查看余下5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